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昌乐***重实效

潍坊日报 2016-11-24 00:00 大字

本报讯(高伟仁赵顺顺)“想不到我们这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56岁的赵光文和老伴每每提起他们现在的工资就笑得合不拢嘴。在合作社的安排下,老两口负责一个草莓大棚的管理,每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彻底改变了他们以前靠低保过日子的贫困生活,成为昌乐***致富的缩影。

启智扶志,厚植民生“温度”。五图街道大解召村村民王守国连续几次遭遇家庭变故,巨额的医疗费让王守国一家陷入了贫困和绝望,昌乐县房产管理办公室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张东新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帮扶,让王守国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路子有了,干劲足了,王守国的收入也稳步增加。

当前,昌乐已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4198户,贫困人口7397人,扶贫工作十分艰巨。昌乐县把扶贫开发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任务、重大民生任务和重大行动部署。编制了脱贫三年规划,从在职在编25人以上的县直部门单位中选派42名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重点村第一书记,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用于15个省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县政府还与各镇(街、区)签订了《脱贫责任书》,形成了干部勇当扶贫急先锋、群众奋力脱贫的良好局面。

一户一策,提高瞄准“精度”。小雪时节,寒意袭人。在宝都街道大杨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县统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军的主持下,该村流转闲置土地50亩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在扶贫工作中,昌乐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实现了扶贫工作的“靶向定位”:营丘镇4个村已经完成项目招标并开工建设;红河镇刘家岭村、鄌郚镇西官庄村把光伏项目作为自己的产业项目;县卫计局开展了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摸底调查;水利局落实库区移民扶贫措施;住建局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将70户有改造意愿的贫困户纳入改造范围……金融扶贫也跟上了步伐,各银行正在制定扶贫政策。

谋远做细,凸显扶贫力度。47岁的王群芝是昌乐县红河镇埠南头村人,原先他们一家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3亩口粮地种植小麦、玉米,收入很低。红河镇创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王群芝也秉持着勤劳致富靠自己的信念,加入了村里的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帮助,由合作社统一建设了高温蔬菜大棚,自己种植管理,现在王群芝一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王群芝在2015年当年就实现了自主脱贫,还逐渐成长为村里的产业能人。

扶贫必须通过政策的外力来引导和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力,形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合力。昌乐通过成立“合作社之家”、设立职业农民讲习所,转变观念、加强专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协调解决各类制约因素等方式多层次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实现自主脱贫,增强了农村贫困劳动力“造血”功能,为实现整体脱贫、稳定脱贫增添新动力。

新闻推荐

昌乐境内部分路段小型车限速的公告

224省道北起济青高速立交桥(中心桩号为K43+402)南至乔官镇龙泉院村北(桩号K69+715)因2015年、2016年公路部门对路面进行维修加宽,现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为进一步...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昌乐***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