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昌乐县聋校改革创新构建送教上门新模式

潍坊日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刘文研通讯员刘武智王俊霞

弱势群体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对象,为促进特殊教育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昌乐县聋校针对重度未入学残疾儿童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围绕“送什么”“靠谁送”“怎么送”的问题,探索“四位一体、五送合力、八案成档”的送教上门模式,形成了关心支持和促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四位一体”构建全方位送教体制

“四位一体”即教育作为送教工作主体,家庭、医疗、社会相互配合,联动服务,特教学校、家庭教育、医疗技术、社区关爱方面全方位介入,整体推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昌乐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30人(含送教上门39人);随班就读学生46人。早在2010年,该县即开始了送教上门的初步探索,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疾病讳莫如深,对其未来发展更缺乏信心;个别重度残疾儿童急需医疗技术的介入。为了明确“靠谁送”,2014年该县教育局与县残联开始建立未入学残疾儿童信息共享制度,对县域残疾儿童做到了精准摸底统计,同时选派工作小组深入到每个重度残疾儿童家中,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组织特教学校先后与残联、民政、宝城康复中心、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达成合作关系,并在特教学校专门成立“送教处”(中心),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参与送教上门工作。

“五送合力”创新送教上门方式

围绕“怎么送”,该县教育主管部门和特教学校下足了功夫,创新完善了送学生成长、送家长培训、送医疗介入、送社区资源、送志愿服务的“五送”方式。

每学期开始,送教老师与医疗师就会一同走进学生家中,在对孩子进行智力能力测评、家长素质认定、成长经历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孩子各方面的状况,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并按计划选择和设计相应课程。

聋校教师在送教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叫秦明(化名),肢体一级残疾,全身只有一个脚拇指能动,从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在姐姐的帮助下学会了拼音。第一次见到聋校的送教老师他非常激动,不断用脚拇指点击着手机上的按钮跟老师交流。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聋校老师为他量身定制了文化学习、大肢体运动、网络技术学习、心理激励教育。为配合教育,学校还为这个孩子专门送去的一台电脑。现在,秦明已经完全掌握了上网技术,能够上网淘宝,还告诉老师将来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

为解除家长顾虑,聋校老师在送教过程中耐心向家长讲解国家政策,鼓励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昌乐县聋校与民政、医院、残联积极合作,除了解决送教问题,还帮助他们克服家庭困难。

王俊霞是昌乐聋校的一名送教老师,第一次到刘洋(化名)家送教时,看到这个学生家徒四壁,屋里寒气逼人,特别心疼。谈话了解得知,孩子的父母均是智力残疾,一家人全靠八十岁的爷爷养一口驴子、种几亩薄地为生。由于年近八十岁的爷爷不知如何去跑手续,迟迟没能办好低保。王俊霞多次跑到民政局反映情况,争取政策支持,终于在三个月后,顺利为这个家庭领取了一家三口的低保1000多元。每季度1000元的补助对这个困境中的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刘洋的爷爷万分感动。多年来每到秋收时节,这位老人总忘不了上山摘一篮子沉甸甸的无花果或者挖一些野菜送到王俊霞办公室,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截至2015年底,昌乐县已帮助24名学生及有残疾的家长办理了残疾证,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普遍信任。

对于个别重度残疾的孩子,医疗的介入至关重要。昌乐县聋校专门联系该县宝城医院省级康复中心和潍坊市精神病医院,请医院派出康复医师定期随送教老师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并定期组织有需求的学生到专业医疗机构参加康复活动。有时,这些医院的医生还专门到特教学校指导康复训练、观察和矫正学生训练计划落实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由于送教上门学生相对比较封闭,昌乐县聋校开展了社区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例如,离县城相对较远的四个乡镇中心小学,都配套建成了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功能室,送教学生同随班就读学生一样,可以就近进入这些学校的资源功能室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他们也可以走进学校课堂进行体验,找到一种特别的归属感。对于部分能走出来的学生,送教老师及时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有效克服了他们的自闭心理障碍。

作为送教队伍的有力补充,昌乐县公益志愿者组织、潍坊阳光义工、全国学雷锋志愿者联盟都先后加入到送教上门工作中来。这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志愿组织和热心人,以不同方式为学生及其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关注,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的浓厚氛围。

“八案成档”加强送教上门规范管理

送教上门是集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实施是一项崭新的研究性课题。原始档案的积累、过程性材料及数据分析将为送教上门的持续性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为此,昌乐县聋校重点实行“八案成档”材料归整。

“八案成档”即为每一名学生建立起个人档案,每个档案盒中包括“八个一”:一份送教服务协议、一份医学诊断鉴定、一份个别化教育方案、一份学生成长学案、一份康复训练档案、一份个人成长档案、一份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材料、一份送教记录。前段时间,昌乐县聋校又根据需要,及时添加了“送教工作报告”“送教家长反馈意见”等资料,并将其充实到“八案成档”中来,进一步丰富了送教上门工作积累,以更好地推动未来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闻推荐

产业扶贫拓新路

11月14日,施工人员在整修古村落道路。近年来,昌乐县乔官镇姬家庄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火山特色农业、为贫困户提供农业机械、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开展***工作,成功闯出了一条产业...

昌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昌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