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简易大棚姜、葱轮作模式”通过专家验收生姜+大葱 收入成倍增

济南日报 2020-12-16 11:34 大字

7月12日,专家在安丘市凌河街道新儒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对鲜姜进行测产。

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拿着冬茬葱合影。

对种植户来说,今年的生姜、大葱是难得的好行情。一般一茬姜或一茬葱,已让种植户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高收益,而简易大棚姜、葱轮作模式,更让示范户收获了双倍的惊喜。

12月11日,大雪节气后的第四天,在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拱棚里,一垄垄粗壮的日本铁杆葱还是一片生机。这是一片收获生姜后的大拱棚,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高兴地拿着直径足足有5厘米的大葱合影。合作社理事长赵青说:“我们是7月10日收获莱芜小姜鲜姜,今年鲜姜收了2600多公斤,每公斤20元。7月16日种植冬茬葱,大葱又是一个好收成。以前收了姜后,地就歇茬了,现在又多了一茬大葱收入。”

这是由济南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简易大棚姜、葱轮作智能精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一个示范现场。经过三年的系统性研究工作,12月11日,该项目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验收专家组验收。

生姜、大葱是山东省传统优势蔬菜产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种类。山东省生姜、大葱无论种植面积、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产量、市场影响力都位列前茅。

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传统的种植方式采用地膜覆盖,一般于4月中、下旬种植,10月中下旬以黄姜的方式收获。传统的生姜产品年度间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收益。山东省传统的大葱多是6月份左右露地种植,10月份大葱扎堆上市,大葱价格年度间也相差悬殊。价格波动剧烈极大地干扰了生姜、大葱种植户生产和销售决策,同时,传统的生姜、大葱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也有待革新。

针对以上问题,济南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自2016年开始探索生姜、大葱新型种植模式。2018年2月,根据上级通知和申报指南要求,组建项目组,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采取农业科研单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开展项目实施工作。项目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

结合山东省气候及市场条件,项目中主要示范推广“一年两种两收”和“两年三种三收”两种轮作制度。根据茬口时间、种植的品种、市场行情等,确定具体栽培制度和种植模式。两种两收:即2月上旬播种生姜,7月收获鲜姜。7月定植冬茬葱,根据市场情况,从12月开始直到来年3月均可收获大葱。三种三收:即第一茬,生姜:3月之前播种,11月收获生姜。第二茬,春茬大葱:生姜收获后,11月份定植,第二年4-6月份收获大葱。第三茬,秋或冬茬大葱:前一茬大葱收获后,6月份定植,11月份收获大葱。

在三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第二农科院根据生姜、大葱轮作要求和水肥一体化管理需要,在莱芜区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核心试验区5亩,在苗山的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验证试验区20亩,在安丘市凌河街道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在核心试验区内,项目组可以即时了解大拱棚内环境条件,观察棚内作物生长情况,可以远程操控水肥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年来,项目组改进了生姜、大葱传统栽培模式,较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益;同时,通过灵活调整产品上市时间,规避了市场风险;通过水肥一体化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节水节肥、节省了劳动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以及社会生态效益。2020年7月12日,项目组邀请相关专家到项目示范基地安丘市凌河街道,对项目进行了测产验收,并组织部分农户观摩学习。专家验收组实地测产,生姜亩产达到7468.02公斤,按当地当时生姜价格7元/公斤,生姜茬每亩经济效益为52276.14元。示范户反映良好,认为姜葱轮作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节水、节肥、省工、增产效果非常明显。12月11日,专家验收组对鲁赢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葱测产,大葱平均亩产量2971.81公斤,按当地当时大葱价格8元/公斤,大葱茬每亩经济效益为22334.48元。

对项目创新点,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徐坤说,一是采用简易大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等多种叠加覆盖方式,应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创新了生姜、大葱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和配套技术。二是通过多种技术组合,实现生姜、大葱产品的周年生产供应。三是通过项目实施,将生姜、大葱一年单种单收变革为一年两种两收和两年三种三收,显著提高了土地收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四是姜葱轮作,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组还发表研究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形成技术规程和配套设施各1套。

项目负责人、市第二农科院院长何兰平说,下一步,他们将结合专家意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和提高,之后通过媒体宣传、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生产示范推广等措施,加大项目技术推广力度,让该技术成果尽快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报记者万京华)

新闻推荐

项目建设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潍报全媒体记者王瑗通讯员吴世鹏刘凯朱真真站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蓄势开局的节点上,...

安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丘,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