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姜种销调查 “姜湖”风景虽好,想闯不要盲目

农村大众报 2020-12-11 14:54 大字

>>编者按

近段时间以来,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用到的葱姜价格,出现了翻倍的上涨。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11月份,生姜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4.08元,较6月份上涨了45.9%,同比上涨71.5%。连连上涨的行情,让种姜人喜获丰收。其他农户摩拳擦掌,也想到“姜湖”闯荡一番。记者近日走访了专家、种植专业村、合作社,围绕行业现状、产业发展、种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为大家行走“姜湖”奉上一份出行宝典。

◎专家篇全国性减产导致姜价攀升

近日,生姜种植专家,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徐坤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年生姜行情好,明年势必种植面积会扩大。所以,他提醒种植户,姜属于小宗蔬菜,具有产地集中、库存销售、周期性强、价格波动大等鲜明特点,盲目跟风有风险,种植之前要做好准备。

连续两年减产

全国货源减少

“像众多农产品一样,生姜的价格波动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说起今年姜价连连攀升的原因,徐坤围绕供需关系作出如下分析:

生姜属季节生产、周年供应。每年10月份之前市场上销售的生姜,基本都是上一年储存的。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山东生姜主产区均受水涝危害,能长期贮藏的优质生姜减少,加之今年南方雨涝,致多地生姜绝收,整体货源供应减少。近几个月来,国内外市场消耗量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姜的需求量。

“供求关系使然,行情上涨必然。”徐坤说。

“其实,对种植户来说,更希望产业稳定发展,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现在大姜产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徐坤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连作重茬导致土壤劣变,老的病害日趋严重,新病害不断出现,这些都影响了传统主产区的生姜产量和品质。其次,加工企业虽多,但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再就是,销售方面,优质产品信誉度尚需加强培育。

栽培模式多样

亩产屡创新高

“山东是生姜种植大省,更是生姜出口大省。”徐坤介绍,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约460万亩,山东省是全国生姜生产面积最大的省份,栽培面积约150万亩,占全国的1/3;产量约600万吨,占全国的1/2以上;出口量达50万吨,约占全国的3/4。

用占全国1/3的种植面积,种出占全国1/2的产量,徐坤说,这与山东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近几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生姜的亩产量一般在5000公斤左右,在一些种植主产区产量更是不断创出新高。“前段时间,在安丘的一场姜王大赛上,获得姜王称号的种植户让亩产达到了1.5万公斤。”

在山东,主栽品种姜块肥大,栽培模式多样。徐坤特别介绍了一下专用膜覆盖轻简栽培。他说,这一栽培方式,实现了“一膜两用”,既可达到普通膜早春覆盖的保温效果,又科学调节了光照环境,无需在姜田专门使用遮阳网等遮光材料,简化了管理过程,同时显著降低了出苗期高温灼伤幼芽或幼苗期高温灼伤叶片的风险。产量较普通膜覆盖栽培可提高15%左右。

“当然,各种栽培方式的优缺点及投入会有所不同,种植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式。”徐坤说。

明年面积或扩大

新手进入要做好准备

今年生姜价格的暴涨,必然诱使不少农户涉足生姜种植,或是加大种植面积。徐坤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若一定要种植,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要联系好技术服务人员,二要提早准备贮藏窖。

如果是新手,徐坤还建议在种植前到几个主产区去看看。“在山东,除传统著名产区济南市莱芜区外,还有多地集中发展生姜种植,其中安丘市、昌邑市、莱州市生姜栽培面积均超过了10万亩。新手们可联系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种植大户前去取经。”

徐坤还介绍了几个适合山东省种植的主栽品种:

莱芜大姜:根茎外形美观,一般单株重约1公斤左右,通常每亩产量为5000公斤左右。

莱芜小姜:山东莱芜地方品种。植株分枝性强,根茎皮、肉均为淡黄色,肉质细嫩,辣味和辛香味较强,耐储存、耐运输,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

山农1号:根茎皮、肉淡黄色,一般单株根茎重2公斤左右,亩产6000公斤以上。

金昌大姜:根茎色泽光亮,白里透黄,姜汁多,亩产量一般6000公斤左右。

“不管选哪个品种,采用哪种模式种植,大家一定要注意把生姜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优势产区生姜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徐坤最后说。

◎合作社篇创新大姜种植,只为提质增效定标准转理念是关键

这两年生姜价格不错,如果产量能上去,品质能提高,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效益。山东省一些种植合作社便行动起来,在种植模式上不断创新,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聚丰园合作社:

大棚种生姜,效果不理想

“今年我们是第一次用大棚种植生姜,没想到效果不理想。”12月3日,说起今年在种植生姜上的尝试,沂水县院东头镇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良有些失望。

马玉良介绍,吉家庄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生姜的传统。全村840亩土地,其中260亩左右种的都是生姜。之前村民大多采用传统种植方法,在大田露天种生姜,亩产大多在7000斤-8000斤,管理好了能收获上万斤。今年由吉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了聚丰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9个大棚。

经过大伙商议,6个棚种了西红柿,3个棚则拿出来,尝试性地种了大棚生姜。马玉良说,经过尝试,生姜还是传统种植方法比较好,明年种姜的3个大棚也会改种成西红柿。

“这两年生姜价格一直不错,面姜平均价格在4元-5元,小姜能卖5-6元。姜价这么好,我们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大棚种植延长生姜的生长周期,把产量搞上去。没想到,每亩只产了7000斤,品质和大田差不多,价格自然也没什么优势。”马玉良说,“那6个棚的西红柿目前已陆续成熟,由于是第一年种植,没经验,产量一般,但亩产1万斤没问题。现在西红柿每斤批发价在2.2元。过段时间,价格肯定还会上涨。明年,我们准备把这9个棚全部种成西红柿和辣椒。至于生姜,我们决定还是采用传统露天种植。”

落地旺合作社:

规范化生产,价格有保障

因为今年生姜收成不错,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落地旺姜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以下简称落地旺合作社)理事长白雪英,心情一片大好。

落地旺合作社成立已有12年时间,作为一家省级示范联社,他们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合作社辐射6个镇,下辖17个分社,入社社员1586户,涉及“三辣一麻”(大姜、大蒜、鸡腿葱、花椒)、土豆、板栗、苗木等多个产业。“这几年,不管生姜行情咋样,我们合作社都坚持保证一定的种植规模,今年生姜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676亩。”白雪英说,他们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合作社已有了固定的客户群。

白雪英介绍,生姜是当地传统的种植作物。看到种植户因为姜蒜价格不稳,收入低,愁销路,2008年,在外做生意的她决定回乡,牵头注册成立了落地旺合作社,想帮社员们解决销路问题。在外出跑市场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了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而这,离不开规范生产。为此,社里出台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只要社员违规施肥用药,一经发现,立即清退出社。几年下来,落地旺合作社的生姜便在业内有了一定的名气,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过去,农户为求产量,什么肥都敢施,什么药都敢用。为了增强社员的品牌意识,合作社每年都会聘请专家给社员上课,讲科学种植及品牌生产的重要性。慢慢地社员的思想得到了转变。

“其实肥料不是上的越多就越丰产,科学种田,合理施肥才是丰产的保证。”白雪英说,这几年,合作社的种姜水平越来越高,目前已建起4个标准化基地,生姜的亩产量由5年前的六七千斤,提高到现在的1.1万斤。由于姜的品质高,销路顺畅,年后他们的生姜每斤2.6元,之后随行递增,国庆节后每斤姜卖到了8.6元。今年新产的小姜收购价每斤在4.5元-10元,社员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种植生姜的积极性高涨。

“随着国家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农业规范化种植会越来越重要,这条路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白雪英坚定地说。

◎专业村篇种新品搞电商,做起深加工传统种植村重出“姜湖”,并在姜文化上做起文章

寒风萧萧,各地大姜早已收获窖藏。11月24日,在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棚内,记者惊喜地发现,这里的生姜绿油油的生长旺盛。

村党支部书记亓新华介绍,东汶南村有生姜种植传统,20世纪刚刚有了“万元户”一说时,依靠种生姜,该村就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进了汶南莫说富,家家都是万元户”。可是,就是这个靠姜闻名的富裕村,前些年由于周边生姜种植面积飞涨,姜价暴跌,全村700多户,种姜的越来越少。到2014年,全村只剩下少数老姜农在坚守。

2014年底,在外闯荡事业有成的亓新华回村当上了村支书。如何带领大伙儿重整旗鼓再战“姜湖”成了他的心头大事。

安地暖吹空调

新品姜四季不断供

经过一番筹划,亓新华为东汶南村规划出了“姜蓝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发种植新品种。

2015年,东汶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与农科院合作开发出了生姜新品种——红芽蔬菜姜。“这种生姜一斤20元,在一线城市很俏销。”亓新华说,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为姜棚安上了地暖和空调,一年四季棚温都能保持在大姜适宜生长的温度。合作社400个棚,合计160多亩蔬菜姜采取错时轮作,保证了蔬菜姜四季有产出。

请能人搞电商

日销量2000单

亓新华介绍,全村1200余亩耕地,目前入社面积已达1007亩。除了种蔬菜姜,种植更多的是姜母和黄姜。为了追求高品质,村民采取古法种植,即沿用祖辈们最原始的种植方法,精心选种、农耕,不用农药、化肥,还原汶南生姜独特的风味。

优质姜怎么卖才能卖出好价钱?亓新华把目光投向了网络电商。2016年,亓新华力邀电商能人毕学堂回村发展。毕学堂说,现在,他们的电商团队已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个人,销量也从一开始的日发货100多单,发展到现在的2000单以上,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今年‘双11’当天,我们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单,一单最少是5斤装。”毕学堂说。

深加工搞旅游

延伸产业链

姜茶、姜糖……在合作社办公室的产品展示架上,摆放着十多种生姜产品。

亓新华介绍,这些都是村里新成立的汶南姜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姜产品。为了将东汶南村的生姜产业做大做强,村里在深加工、姜文化上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生姜科普展览馆、姜博园陆续建了起来。今年10月,村里还成立了山东汶南姜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汶南姜尚农业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村集体占股30%,70%由村民自愿认筹,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亓新华说,村里将以这两个公司为依托,紧抓生姜产业这一牛鼻子,建设集姜的种植、康养、美食、科研、居住、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进而将东汶南村打造成“中华生姜第一村”。

新闻推荐

潍坊市新增两家企业创业板IPO过会

本报讯(潍报全媒体记者宋文娟)近日,潍坊的两家企业山东玉马遮阳技术有限公司和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先...

安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