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烽火连天,璧人结缘 老党员王德仁赵桂兰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睦共度今生

潍坊晚报 2016-10-25 14:35 大字

初次登门是在去年,笔者未曾预约,慕名拜访安丘军休所同为1948年加入党组织的王德仁、赵桂兰夫妇。当时二老家里的家具陈设十分简朴,客厅的茶几上放有一摞报纸和《老干部之家》期刊,还有一本是《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看得出来老人家注意政治学习。两位老人精神状态都很好,豪爽、开朗、乐观和健谈,待人也十分热诚。

同年加入党组织

王德仁于1928年11月12日生于今安丘市辉渠镇姜家庄子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月参军,1948年8月入党。王德仁历任邱南县寿山区武装部干事、安丘县人武部干事、五莲县人武部副部长、昌乐县人武部部长等职,1988年离休回安丘军休所安置休养,曾荣立三等功3次。

赵桂兰于1929年5月生于今安丘市大盛镇田庄村,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8年10月入党。赵桂兰任过本村女民兵组织及“识字班”指导员、邱南县第五区(牛沐区)田庄小乡乡长、田庄村党支部书记等职。

忆及往事,二位老人有太多感慨。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后,安丘县城守敌1000多人,于4月29日下午6时由安丘弃城向南逃窜,分官庄、白芬子两路向莒县、临沂方向溃退。王德仁参军后亲历了几次战斗,其中一次就是随区中队阻击这些安丘城的“出水”之敌。

1947年斗争形势恶化时,赵桂兰和几位民兵在一次行动中与昌乐守敌(国民党驻军)遭遇,他们背着包袱边打边撤,跑到南郚十里沟三面是墙的一个地方,敌人包围了两面,只能往南跑,还遇到两道土墙挡着。这时赵桂兰心想宁死也不能被敌人捉去,她奋力连攀两道墙后滚落悬崖,跌到大沟里的一棵大樱桃树上昏过去,才躲过敌人的追击,可谓大难不死。

曾因工作“结怨”

1955年,组织上安排赵桂兰去潍坊干校脱产学习,6个月后,她与王德仁在当时的安丘县兵役局结婚。结婚后两人才发现,他们曾因“结怨”而结缘。

1947年4月,支前任务大大加重,安丘县委根据华东局支前工作会议精神成立支前指挥部,王德仁此时被抽调负责武装押队带伕,他们带着米、面、鱼等物资,小推车十几辆去支援前线。当大队人马走到田庄村时,被赵桂兰带领的民兵联防队给查住了,原因是拿不出通行证。

“你们说是去支前,我们还怀疑你们通敌呢。对不起,上级规定没有通行证一律不放行。”田庄的民兵有四五十人,领头的就是赵桂兰。再后来连他们押运队员的枪都给卸下来了,民兵的机枪也都架上了。双方的情绪、当时的场面可想而知。这件事情彻底搞清楚后王德仁一行才获准放行。

如今,王德仁、赵桂兰夫妇育有3个儿子,老两口相濡以沫已逾六十载。今年年初,赵桂兰不慎跌倒致使腿部骨折,在床上躺了大半年的时间。这期间王德仁和家人精心照料,老人的腿一天天好起来。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两口十分满足。文/图本报通讯员王宣之辛宝祥

安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