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接生员这样普及“育儿经”

合肥晚报 2021-03-16 00:54 大字

○改造旧产婆教学材料(资料图)

○《东流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的档案

○《铜陵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的档案

对于准爸爸妈妈来说,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无疑是小宝贝的到来。除了初为人父母的欣喜,很多家庭都为新生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如今,打开网络,从怀孕建档、孕期体检、分娩到对新生儿的照顾,新手爸妈们就能获得各种育儿经,让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70多年前,其实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接生员们就开始向新手爸妈们普及科学喂养知识。

改造旧产婆培训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

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里,在广大妇女的生育记忆中,生孩子被比喻成“过鬼门关”。而产妇生孩子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于旧产婆。但当时产婆在接生过程中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由此造成了不少妇婴死亡。

史料记载,据皖南行署卫生局1949年调查资料,芜湖市婴儿死亡率为50%。1950年,全省新法接生5302人次,新法接生率仅为0.5%,妇女分娩多由旧产婆接生,妇女因难产、产褥感染和其他妇女病死亡者甚多。由于各地母婴死亡率很高,流传着一些有关妇女生孩子的谚语,如“生伢如过鬼门关,母子双亡坟满坡”“儿奔生,娘奔死,中间只隔一层纸”等。

新中国成立后,旧产婆的广泛存在及其对妇婴健康的危害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改造旧产婆、提倡新法接生等一系列举措,发展妇幼保健事业。1950年至1951年,皖南行署卫生局、皖北行署卫生处派出妇幼卫生工作队22人(后并为省妇幼卫生工作队),深入农村,推行新法接生、新法育儿,培训妇幼卫生人员。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妇幼工作的档案对此有明确的记载。通过1949年《东流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和《铜陵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的档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造旧产婆和培训接生员的情况。

档案中记载,当时东流县改造旧产婆的情况,“本县城方面有两个旧产婆,一个已有七十多岁,一个已不做这工作。在今年七月,在本城训练一批接生员,共二十名,实地实习到本县二区做妇幼工作。”而铜陵县情况也很类似,该县的旧接生婆有48人,其中有1人参加了改造,新培训了5名接生员。

当时,旧产婆改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新法接生。其最基本的条件是接生者应注重清洁和消毒程序,包括洗手消毒、剪脐带及包衣脐带用具洗净消毒、产妇生产用具洗净消毒等。通过旧产婆的改造,生育陋俗逐渐被消除,科学的生育观念和方法逐步深入人心。

在旧产婆改造的同时,接生员的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从1950年起,合肥、蚌埠、芜湖、阜阳、宿县、滁县等地、市及皖南妇幼保健队,从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热心接生工作的中青年妇女中挑选接生员进行培训,学习科学的接生知识。其培训期为5至9天,培训内容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实习为主,使培训人员学会判断胎位、保护会阴、消毒断脐、正确处理衣胞以及处理一般性难产和新生儿假死急救等基本接生技术。史料记载,据1956年统计,全省有6万名旧产婆接受新法接生训练;培训近2万名中青年妇女为接生员,成为各地开展新法接生的骨干。

不仅如此,全省编发妇幼卫生宣教材料,比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画册来普及妇幼知识,像《妇幼卫生挂图》《张家嫂子的悲剧》《妇幼新生刘姥姥接生记》《改造旧产婆与训练接生员的工作介绍》等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孕产知识,深受群众喜爱。

接生员带来了“育儿经”

当一家人沉浸在宝宝到来的喜悦中,如何喂养新生儿成了摆在新手爸妈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么这些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是如何帮助新手妈妈的呢?档案中也有介绍。

档案记载,妇幼工作人员一方面召开妇幼座谈会,说明新法接生的好处,另一方面挨家开展产前产后访视工作,并对孕妇进行检查登记,介绍妇幼知识。这期间,妇联的工作人员还调查了一部分家庭养育孩子的方法。调查显示,受限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医疗水平,在婴儿的喂养和卫生方面,大部分的家庭没有做到科学的喂养方法。

《东流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档案中这样说,“在婴儿饮食方面:哺乳:没有次数,孩子一哭就喂,也不喂开水,若乳水少的妇女,喂米汤,也不按定次数。喂哺的器皿也不清洁,对副食品也不注意。”更有甚者,“沐浴方面:有的人家一天洗二次,有的一天洗一次,洗时就用大人的手巾与脚布。”不仅如此,新生儿在睡眠方面,也不按固定的时间。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孩子甚至到4岁之后才断奶。

针对新生儿喂养中出现的问题,接生员们带来了“育儿经”。他们通过学习《孕产妇保健常识》《科学接生的好处》《怎样养娃娃》等知识,来指导产妇哺乳、添加辅食以及卫生清洁。如“嘱每日哺乳四次,喂开水三次,喂米汤亦须按照时间。”喂养的器皿须定时清洁,用沸水煮开消毒。

同时根据产妇的家庭情况,对新生儿的辅食添加方面给予帮助。“从五月开始喂青菜泥,八月每日喂鸡蛋黄一个,以后逐渐增加。”“吃奶吃足一岁断”“沐浴方面:嘱每日上午下午各一次。运用洗澡布须清洁,并与大人分开用。”“睡眠方面:嘱按照时间。”

在另一份《铜陵县人民卫生院关于旧产婆改造、妇幼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情况》的档案中明确提到该县开展妇幼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以后,婴儿哺乳、辅食的添加都有了指导。“每隔四小时哺乳一次,开水每日至少三次”“乳头及喂哺器皿等清洁法”等都有标准。与此同时,“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作增添副食品之指导及断奶时间及方法。”“沐浴方面,每日至少一次,洗澡布须清洁柔软,并与大人不同睡眠,嘱按时间”。通过这些措施,妇幼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部分产妇和新生儿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1951年2月,合肥建成第一所妇婴保健院,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2年后,卫生部拨款5.5万元,在合肥市筹建安徽省第一所儿童保健所,为全国首批建设的18个儿童保健所之一。现如今,随着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妇幼健康面貌可谓焕然一新。□周茂莉 吕欣茹 何芳芳

新闻推荐

雨夜 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朱华玉杜甫《春夜喜雨》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在今夜,就在这烟雨濛濛的江南水乡。虽...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