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洒战场 至今犹无悔
老人身体硬朗常干家务。
退休后老人因热衷公益获得的荣誉证书。
老人晚年爱读书写文章。
在朝鲜作战时留影。
■ 本报记者 钟灏 文/图
“我没有家,在地主家放牛,反正我就是不回去了,部队就是我的家!” 1950年,在当时的铜陵县董店五峰区,一个身高只有4尺1寸、体重仅71斤的17岁少年对着部队的接兵负责人“耍起了赖”,少年最终被破格入伍。70年后,天门镇高联村,一个蝉噪林逾静的下午,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邹定南笑着回忆起从前。70年过往如烟,但那段饱含血与泪的战场岁月却至今深深印刻在老人的心中。
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
对于邹定南而言,幼年的成长史堪称是一部血泪史。原籍枞阳县的他家贫如洗,不仅没有田地和房屋,作为顶梁柱的父亲还为了躲壮丁远离妻儿逃往泾县,家中只留下母亲和其兄弟三人。“当时我母亲靠纺纱维持生活,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是7岁就给地主放牛,我二弟4岁就讨饭,三弟1岁多就患病。”说起童年过往,邹定南的声音无比沉重。他至今还记得,当时每日在外乞讨的二弟,但凡能讨得一碗粥,都不舍得吃一口,还要送回家给小弟吃。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让幼小的邹定南苦不堪言。1942年,在他9岁时,离家已久的父亲偷着过江回到老家,把他和二弟带到当时铜陵县的高联村,“当时到了高联,我们也是给地主放牛,就为了讨得一口饭吃,但我们一家五口都分散了在不同地方,那段日子特别难熬。”
因为受够了这样的苦难,也让邹定南格外憎恨压迫剥削。1949年,新中国成立,劳苦大众得以解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家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还没有土改,在土改工作队和农会的动员下,他踊跃报名参军。“当时我只有17岁,经检查身体合格,身长和体重不够,标准身高4尺5寸,体重85斤,我只有4尺1寸,体重71斤。”长期吃不饱饭让邹定南很瘦弱,接兵的负责人劝他回家。但是铁了心保家卫国的邹定南坚持请求,就这样,到了下午太阳快下山时,接兵负责人被他打动,终于答应带他走。“当时我身体条件太差,领导还问,你怕不怕?我就回答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
入朝英勇作战 历经九死一生
1950年10月,邹定南和志愿军大军跨过鸭绿江,一路来到朝鲜南川满三洞。到达战场后,他被编入炮兵,从此开启九死一生的作战生涯,一直到1957年2月回国。
在朝鲜,邹定南是一名炮兵,在作战之初,他就深深地体会到当时中美之间武器的天差地别。当时,美军各种先进的轰炸机等满山遍野地飞不停,而我军的装备则良莠不齐,“有些炮还是多年前缴获的,根本不能跟美国人的新式大炮和轰炸机比。”那时,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美军飞机嚣张地占领了空中领地,“不管白天晚上,炸弹到处飞,不知道多少战友死在了这种狂轰滥炸下。”
虽然作战条件艰苦,但邹定南说,志愿军却无比坚强,面对美军嚣张的飞机大炮,我方志愿军奋勇反击,“我们就是拿命干,拿着机关枪、高射炮打个不停,当时战场上到处是一片火海。”老人还记得,在1952年大年三十晚上,当时部队在防空洞中,敌机突然在师部指挥所附近进行狂轰滥炸,当场炸毁师部一门榴弹炮,7名炮手当场光荣牺牲。还有一发炮弹飞入师部指挥所防空洞,“当时我们正在值守,我和两位战友坐在一条凳子上,炮弹直接击中罗姓战友的胸膛,他当场牺牲。”而邹定南自己同样九死一生,当时他的后脑勺头皮掀掉了,露出了头骨,鲜血直流,“有乒乓球那么大的创伤。在朝鲜野战医院治疗了6个月才慢慢康复。医生说我命大,炮弹只差一点,脑袋就要搬家。”
虽然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但身体稍一恢复他就马上投入到新战场。采访中,老人说,在朝鲜自己遇到过数不清的危险,被特务跟踪、在雪地行车时翻车受伤……更不用说长期的缺吃少穿,“冬天,就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在山洞里躲着,没水只能喝尿,长时间见不到太阳,身上到处都长满了跳蚤。”然而,这样艰苦的作战生涯,在如今的邹定南看来,都是幸福的回忆,“我们要是不吃苦坚持,怎么能在军备差异这么大的情况下,赢得战争?我们志愿军就是不管条件多差,都是打不败的!”在朝鲜期间,由于他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师部嘉奖。1952年11月8日邹定南光荣入党,此后三次被师部评为优秀党员。
从抗美援朝老兵到“铜陵好人”
1957年,从朝鲜归乡后,邹老卸下了一身军装,历任市公安局民警大队市委警卫班班长、市第一任交警大队长、村及乡办企业主要负责人等。
虽然老兵已老,但邹定南说,心中那股红色的火焰永不会熄灭。退休后,在几个孝顺孩子的支持下,他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都是战友们的牺牲换来的。”除了爱旅游外,邹老晚年的另一大爱好便是读书写文章,虽然由于年幼时家贫无力读书,但退伍后,他利用一切资源积极自学,如今读书不辍,还常常自己写稿,去光荣院、学校等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1990年退休后,他将余热发挥在为乡村老人服务上,同时成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家庭矛盾义务调解员、党的政策义务宣传员。2016年,他被评为“铜陵好人”。
爱“折腾”,坐不住……对于这位老兵,有时人们会善意地笑言他“有福不会享”,但邹定南却认为,发挥余热正是一名军人该做的事,“虽然我们早就不打仗了,但只要活一天,就要为国家做一天贡献!”
新闻推荐
绽放在防汛一线的“铿锵玫瑰” 记义安区顺安镇先进村党总支书记汪利民
■本报记者陈震今年41岁的汪利民是一位女同志,今年防汛期间,她作为义安区顺安镇先进村党总支、村委会的主要负责人,24小时“...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