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点里98岁老寿星的幸福晚餐

铜都晨刊 2020-07-23 11:01 大字

■ 卢长江 本报记者 钟灏

“吃饭啦!”7月21日下午5时30分,正值饭点,伴随着阵阵诱人的饭菜香味飘来,义安区实验小学安置点志愿者朱轶丹满面春风地将一大盘饭菜端进20号安置室。

在把20号安置室几个大人小孩的饭菜一一分发好后,朱轶丹特意摆好一张小课桌,把坐在一旁的代梅英老人搀扶到小课桌前。今年98岁的代梅英是7月10日从“江心洲”老洲乡转移到这个安置点的,她既是全乡年纪最大的老人,也是安置点里的“老寿星”。

虽然已年近百岁,但代梅英老人精神矍铄,身体无恙。在安置点代老床边的小桌上,记者看到,还放有一瓶即将见底的白酒。据代梅英的媳妇方琴说,老人多年来一直有喝点小酒的习惯,这瓶酒就是代老喝剩下的。而在代老落座不久,朱轶丹就从外面拿进一瓶白酒。这是她看到老人的酒快要喝完了后特意从家里带来的。

随着饭菜摆开、酒杯斟上,代梅英和媳妇方琴举杯共饮,有说有笑,感觉如在家里一样温馨。老人说,虽然发了洪水,家乡遭了灾,但政府把自己安置到吃喝不愁的安置点来,也真的是“享了共产党的福”,“现在吃得享福、睡得享福,还给零食给我搭嘴。”放下酒杯,老人感慨地念叨着。不一会儿,在老人和20号安置室的群众们全部吃喝完毕,朱轶丹才拿着自己的盒饭在安置室一角悄悄吃起来。

据了解,在义安区十多个安置点,转移安置群众的早中晚三餐营养丰富、搭配均衡,同时还有牛奶、糕点等食品。“不是家乡胜似家乡,让大家吃得好住得好,让转移群众在各个安置点有‘回家’的感觉,我们再辛苦也值得。”朱轶丹说。

新闻推荐

我爱我的的校园

琅琅的读书声,鲜艳的红旗、宽阔的操场、和蔼的老师、友爱的同学……构成了我最喜爱的校园。每天早晨,我披着晨光,哼着小调,走...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