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见证长江路七十年蝶变 昔日荒芜小铁路 如今繁华市中心

铜都晨刊 2019-09-04 07:29 大字

上世纪90年代末的长江中路。本报记者 吴启斌 摄

上世纪80年代长江中路4路公交总站,对面是华侨友谊商店。资料照片

1959年9月长江路一段。尚炳义 摄

上世纪50年代长江路下水道施工。刘凯 供图

日前航拍的长江中路两旁高楼林立,原4路公交总站已变成智能停车楼。本报记者 詹俊 摄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铜陵人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绘就了一幅气壮山河、万象更新的铜都画卷。70年来,铜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新中国第一炉铜水喷涌而出到铜陵有色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从皖江第一桥通车到四通八达的高铁和高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70年来铜陵发展的点滴片段,展现铜陵发展的辉煌成就,鉴往知今、开创未来,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喜看铜都新变化”专栏。

■本报记者 方盼亮

秋日的傍晚,凉风习习,已是耄耋之年的宋从德、王雪兰夫妇携着手从天井湖慢慢踱步来到长江路附近的步行街。一路上人流熙熙攘攘,沿街商品琳琅满目,可老两口并不打算买什么,只是随意地看看,心里却十分欢喜。这条路,他们走了近70年,看着它从一条土路变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周边的建筑从一片片低矮的茅草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在这对来铜大半个世纪的“移民”眼中,长江路的变化就是铜陵人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就是一部70年来社会发展的缩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江路是一条土路

1951年9月,当得知铜官山铜矿招工消息时,当时正值少年的宋从德感到无比兴奋。然而,当他从江苏南通一路换乘轮渡、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来到铜陵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感到有些失落。人烟稀少、野草满地,只有一条窄窄的小铁路“穿城”而过,路旁几间破败的茅草房——这与他想象的热闹繁华大相径庭。

彼时,铜官山铜矿恢复建设不过一年,宋从德看到的那条小铁路正是日本侵占铜陵时期留下的,从铜官山选矿厂顺着现在的长江二路一路向西,通向扫把沟、江边。

宋从德记得,当时和他一起通过招工的一共有72人,被分配到铜官山铜矿的各个单位,而他自己则被分到了选矿厂。这让他很是高兴,因为相对于其他单位,选矿厂的住宿条件在当时是最好的,也是小铁路的起点,每天都能听到小火车轰隆的声音,这也让他充满了干劲。

1956年,铜官山市成立,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当时的小铁路被改造成有色铁路专用线。而不久后,小铁路的部分路基被扒平、拓宽、改造,长江路就此“诞生”。

“刚开始的长江路就是一条简易的土路,路面也不宽,能通车的路段只有从解放东村到五公里这一段,再往铜陵县就只能骑车或步行。”宋从德回忆说,长江路建成后,路面上的自行车才开始逐渐增多,而他自己也是第二年便拥有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没事时就带着妻子王雪兰沿着长江路慢悠悠地逛一圈,这在当时特别让人羡慕。

随着长江路的建成,沿街店铺也随之兴起。宋从德记得,最先建起的是长江饭店,但那时还只是一间小平房。而他们去的最多的百货公司,当时也不过二层,但烟酒糖果、鞋帽服饰等一应俱全,周末时常常是人流涌动,川流不息,成了当时最为繁华热闹的场所。

当长江路全段改造成沥青路面时,时间已过了十来年。此时,长江路沿街店铺林立,人民电影院、新华书店等文化场所的建起也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多地标建成

当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陵江饭店等地标建筑开始建设,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也在不久后建成。这对于很多像宋从德夫妇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吃的、穿的、玩的,步行街上要什么有什么,关键是东西还比较便宜,没事都喜欢去那逛逛。”王雪兰回忆说,虽然她一家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她用缝纫机做的,很少上街买衣服,但没事时也常和姐妹们一起到步行街上走走,每次听着满耳的吆喝声,都感觉像是过年一般热闹。

21世纪:高楼鳞次栉比,

变化让人“想不到”

到了21世纪初,铜陵商城在老人民市场和淮河路建材市场原址建起,财富广场、雨润广场等现代化高楼先后建成,长江路的面貌已和现在基本一样。此时,宋从德夫妇也早已搬到了天井湖畔的五松西村,过起了闲适自得的退休生活,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刚到铜陵时,这个杂草从生的小水塘竟然会被改造成环境优美的天井湖风景区,并且成了铜陵的一张靓丽名片。

令宋从德夫妇最为感慨的变化是有色铁路专用线的拆除。在2010年前后,这条陪伴了他们近60年的小铁路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这条长江二路。“这是我们一代矿工的记忆,也是这座城市的印记。”宋从德感慨万千,“但这就是城市的发展,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很高兴。”

自有色铁路专用线被拆除后,宋从德没想过,长江路这样一个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商业中心还能发生什么变化,但2013年建成使用的长江路精品街还是让他眼前一亮。“想不到,没想到!”对于城市还能往地下发展,宋从德激动地用了这6个字来形容。

如今,已是85岁的宋从德和88岁的王雪兰依然每天保持着散步的习惯,只是地点并不固定,有时在天井湖,有时往义安区,有时又在铜官区,除了锻炼身体,也是为了看看城市。“我们越来越老,可这个城市却越来越年轻,也许隔段时间,这里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新闻推荐

我的第一节游泳课

炎热的暑假刚刚开始,家人们就围坐在一起,商量着要为我报名参加一项暑期实践活动,一番讨论过后,决定让我去学习游泳。这对于从...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