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 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
铜陵城区一隅。刘凯 摄义安区胥坝乡群心村的老人们乐享幸福宴。刘敏 摄孩子们在滨江码头书屋阅读书籍。高凌君 摄铜陵市图书馆外景。 吴启斌 摄爱心圆梦“微心愿”。过仕宁 摄黄锡文家庭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并受到表彰。黄锡文一家二十几载风雨无阻地走在孝敬战友双亲的路上,用行动兑现承诺。刘敏 摄村民晒家风家训。沈卫蛟 摄“与我同行”爱心协会志愿者陪伴老人游玩天井湖公园。刘敏 摄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后,义安区西联镇三义村整洁靓丽。周峰 摄美丽乡村———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全景吴启斌 摄市民在铜陵好人馆参观。刘敏 摄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表彰大会上,铜陵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铜陵市继2015年首次被授予该称号之后,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近年来,铜陵市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市民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三大工程,在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硕果累累:蝉联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并连捧“长安杯”;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幸福之城市民共建的和谐文明家园
天蓝草绿水清,幸福文明和谐,这是铜陵市开展文明创建以来,广大市民发出的一致感叹。
市民钱琤告诉记者,铜陵是个山清水秀、生活幸福的地方。经过几年文明创建,街道宽敞整齐,马路两边没有车辆乱停乱放。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各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穿马路、公交车上主动让座……每个市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增添光彩。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采访中,市民们表示。李凤从事环卫事业已有20多年,她见证了城市的环境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都说创建文明城市最苦的是我们环卫工人,这话一点不假,但看到整洁干净的道路,感觉做的一切都值了。”李凤笑着说,创建文明城市最大的变化是市民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如今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红灯停、绿灯行”成为常态。
吴飞是一名资深志愿者,2013年,国家开始提倡民间志愿组织依法注册,依法运行。吴飞和伙伴们抱着尝试的心理,申请了铜陵市第一个由民间发起的社会公益组织,至今已开展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政府对志愿者及志愿组织的激励措施越来越具体,一系列政策使得志愿者这个名称不再是‘傻子\’的代言词,而是光荣的、有身份的象征。”吴飞说道。
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铜陵市着重以“道德模范”树典型、“道德信贷”育新风、“道德场所”传文明,突出核心价值构建,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宽阔平坦的道路,新配备的村民健身器材,随处可见的各类文明创建宣传图、文化墙……这是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如今的景象。“记得3年前刚被分配到郊区铜山镇这一飞地的时候,印象中是‘地处偏僻、道路狭窄、环境脏乱\’。为了更好地治理农村环境,这里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现在一个崭新的铜山镇已呈现在我们眼前。”铜山镇卫计办基层特岗工作人员牛彤云感慨万分,不仅乡村变美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在文化熏陶下日益充实,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书香之城极大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来到滨江生态公园码头书屋,听一首歌,品一杯茶,读一本书,静静地享受阅读,你会深深地爱上这种感觉。从矗立在江边的滨江阅读点,到掩映在草木之中的植物园阅读点,再到别有童趣的板栗山阅读点,铜陵市现有的4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基本涵盖所有区县,让城乡充满浓郁书香。
为进一步丰富公共图书服务体系,铜陵市有效利用闲置的公共资源,2015年在公园、绿道、社区建成首批1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在此基础上,铜陵市以乡镇、社区为重点,推广全民阅读点建设,各阅读点统一标准、标识,实现免费借阅、通借通还。现如今,全民阅读点已达40个。这些集休闲、阅读、交流于一体的阅读示范点,还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乡村的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在各乡镇实施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批文化民生工程;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有效向基层延伸;大力推广农村文化墙建设,组建专业队伍在110多个示范村创作墙体书画7000余幅,绘画面积3万多平方米,成为百姓爱看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
同时,铜陵市还基于供给侧改革构建了“图书馆+”铜陵模式,以图书馆为主场,引入诸多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要素,建成“市民读书、政府买单”为内容的点读平台,读者可在新华书店图书馆店自主选择借阅图书,阅后入藏图书馆,实现入藏图书以需求为主的“图书馆+书店”模式;建成图书馆移动端APP、微信网站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的“图书馆+互联网”模式;建成全省首个图书馆创客空间,利用图书馆和高校资源为企业孵化服务,实现助推创新创业的“图书馆+高校”模式;设立书香阅读沙龙、语文课走进图书馆、阳光周末、童创童画幼教,实现“图书馆+学校”模式。同时,以承办2016年中图年会为契机,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阅读圈”。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铜陵市近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飞速,尤其是人均拥有图书馆量远超国际标准,图书馆发展创新领跑全国,是一座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全民读书气氛浓厚的书香城市。”
德育之城引导激励未成年人崇德向善
少年宫里,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爱心妈妈”让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快乐。近年来,铜陵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实践育人、课堂育人、环境育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繁花满枝。2015年,铜陵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安徽省仅此一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铜陵市在发挥学校教育的龙头带动作用、社区教育的平台辐射作用的同时,逐步提升家庭教育的基础保障作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三结合”德育网络。铜陵市把德育工作摆在各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德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大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力度,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将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合理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家庭教育工作得到有效重视,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开设讲座,并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进一步优化家庭环境;各社区结合属地优势,通过创办“彩虹幸福课堂”、“国学知识主题教育课堂”等品牌项目和开展小小志愿者进入社区倡导文明出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铜陵市还不断加强课外活动场所建设,目前,正式投入使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达到27所,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市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科技创新工作有了新进展,建成机器人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已全部实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榜样就是一盏灯。铜陵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德少年”、“最美少年”等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崇德向善。从孝老爱亲的胡运峰到诚实守信的吴凡,从坚强不屈的熊如杨到助人为乐的姚曼如……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全市未成年人的精神风貌。
为给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铜陵市公安、文化、工商、城管、网宣等部门分别针对网吧、出版物市场、食品卫生行业和校园周边环境展开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坚决取缔学校周边无证经营、违规经营的各类场所等。团市委邀请全国青联委员、央视主播康辉担任青少年“成长导师”,并举办了12期“城市微体验”活动,走进消防、特警、气象局等单位,吸引万名青少年参与。
友爱之城用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今年43岁的黄军华,有着很多民间身份: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铜陵市首位“三献志愿者”(无偿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角膜),“铜陵好人”、“中国好人”……熟悉黄军华的人都知道,她见不得别人有困难。“这些年一直参与无偿献血,没有任何事比把别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更难能可贵了,我会坚持志愿服务走下去,直到生命尽头。”如今,在黄军华的带动下,已有300余人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并成为骨干。这就是爱心的蝴蝶效应。
在铜陵市,像黄军华一样的志愿者有近19万余人,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参与清洁环境、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制度也逐渐完善。“千名领导干部与千名特殊儿童手拉手”、“领导干部包社区”结对志愿服务等制度建立;群众自发成立“周信为民服务队”、“雷锋爱心车队”等志愿者队伍;在机关,建立了“包社区、包路段”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制度;部分中小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志愿者”等活动……志愿服务的参与面越来越广,群众基础越来越扎实。
因为不断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内容,铜陵市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一些志愿服务品牌。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立以志愿服务为“货币”的“道德银行”,形成“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性机制;团市委开展的“千人千愿·微爱圆梦”行动,面向基层、弱势群体征集一千个微心愿,寻找一千个圆梦人,实现了关爱行动由“给予型”向“需求型”转变;“爱心护学”活动仅铜官区就组建了33支爱心护学队,在辖区范围内的全部33所中小学、幼儿园筑起绿色通道;与我同行爱心协会开展的“情暖夕阳·爱满铜都”活动坚持在全市敬老院开展巡回义演,给空巢老人送去关爱;广大青年志愿者作为铜陵名片,在“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等重要节会、赛会活动中,彰显出铜都风采;“铜陵义工会”、“彩虹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将志愿服务融入百姓生活;“王铜陵便民服务队”等以“铜陵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融入工作,将“好人铜陵”品牌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用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气,用好人品牌彰显雷锋精神。
富美之城人居环境大改善赏心悦目
什么是文明城?最直观的“获得感”就是居住环境。四季常绿的西湖湿地公园,人们或小憩闲聊,或相携悠游;干净宽敞的主干道两侧,鲜花怒放、绿植整齐、店铺窗明几净……这种“硬环境升级”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感受。
近年来,铜陵市完善主城区路网、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先后建设市体育馆、市群艺馆、市博物馆,实施6万户棚户区改造,完成64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在市容管理上,完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拓展升级市级智慧城管系统,试点推广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和环卫作业标准化管理,完成拆墙透绿2万多米,增设主题景观8000平方米。
同时,铜陵市注重把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2012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滚动实施210项民生工程,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0.6%。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化工城市,铜陵市2013年启动“三线三边三小”整治工作,大力开展治脏、治乱、治污、植绿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治理项目438项,投入资金20多亿元,清理垃圾杂物20万余吨,拆除违章残损建筑6.6万平方米,墙体出新23万多平方米,整修破损路面21万平方米。多年来漫天扬尘、杂乱不堪的滨江岸线被打造成滨江生态观光景区,获评全国人居环境模范奖。
走进铜陵市的美丽乡村,平整的水泥路将户户相连,生动活泼的“文化墙”绘着友好和善的脸庞,一个个亮点令人振奋,一处处风景让人注目。铜陵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集中整治乡镇建成区道路、居民小区等环境卫生,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广告标牌、道路等四项治理和绿化改造升级的“四治理一提升”行动,建立完善环卫清扫保洁机制。本着“沟渠必理、水质必清、脏乱必治”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群众最关心的垃圾处理、安全饮水、道路畅通等十项基本建设,做到让地洁起来,让水活起来,让路平起来,让景美起来。92个省级中心村改水改厕、“组户通”等项目全覆盖,中心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同时,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村庄建设标准,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美好家园建设中。
好人之城为铜都崛起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平民英雄,引领道德风尚;凡人善举,凝聚铜都力量。自2011年3月“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启动以来,每场好人表彰会上,人们都会听到“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熟悉的话语,它已成为铜陵这座“好人之城”最美的代言。
朱年好、钱立报、周顺友、唐立道、殷祥云……一位位道德模范,就是一盏盏明灯,用自己的言行,昭示着善和美;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一颗颗火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播撒着光和热。2016年防汛期间,钱立报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待防汛形势好转时才去住院手术治疗;不顾生命倒计时,千里催收工程款,只为兑付农民工的工钱,这就是徐飞———铜陵的“最美工头”;见79岁的邻居叶大妈不慎滑倒,悬挂在自家阳台上,千钧一发之际,项国平不顾自身安危,翻过自家阳台,紧紧抓住叶大妈双手,奋力将老人救起;王玉芳二十多年照顾楼下残疾街坊和楼上年迈老人;蒋其胜37年来不畏严寒酷暑,辗转深山老林,在最艰苦的野外一线取得了辉煌的找矿业绩……
“铜陵好人”层出不穷,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铜都大地深厚道德文化长期浸润的升华,更是新时期铜陵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结果。自“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铜陵市遵循“属地管理、群众参与、民主公开、自下而上、逐级推选”的原则,探索开创了“五推荐、五评选”模式,从最基层楼道开始,分五个层次层层推选好人。截至今年12月20日,共产生铜陵好人347人、安徽好人63人、中国好人67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位居全国前列。
为让好人有好报,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铜陵市积极探索建立帮扶机制,树立关爱好人、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真的太感谢了,你们的到来,让我太激动了。”今年上半年,朝阳社区组织开展“铜陵好人”嘉许回馈活动,由“中国好人”杨文革和“铜陵好人”王玉芳、谢杏枝等组成的“好人团”,上门慰问出院后的“铜陵好人”王春兰,送去慰问品和关爱,王春兰激动不已。
铜陵市还通过专项帮扶、社会志愿服务等多种帮扶形式,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单位帮扶、个人结对等多元化的帮扶机制,对有困难的“铜陵好人”及时进行帮扶、救助。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吃亏。从“铜陵好人”到“好人铜陵”,深入人心的道德品牌为铜都崛起注入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版稿件均由李莉策划采写
新闻推荐
位于机厂的一处流浪动物救助点。郭光辉抱着的丢丢,3条腿打了钢板。■本报记者陈燕飞文/图它们曾经可能是受主人疼爱的宠物狗,但最后却被无情丢弃,成为了一条条在街头游荡的流浪狗。幸运的是,因为爱心...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