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群爱心人士自发救助流浪动物搭建温暖小“家” 用爱终止流浪

铜都晨刊 2017-12-20 09:35 大字

位于机厂的一处流浪动物救助点。郭光辉抱着的丢丢,3条腿打了钢板。

■本报记者陈燕飞文/图

它们曾经可能是受主人疼爱的宠物狗,但最后却被无情丢弃,成为了一条条在街头游荡的流浪狗。

幸运的是,因为爱心,有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今年他们自筹资金建起了两处流浪动物救助点,一年下来救助、收留了近百条流浪狗,还让不少生病、伤残的流浪狗恢复了健康,他们也在让越来越多的流浪狗有了“家”。

两个“家”里有五十余条流浪狗

12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铜陵市流浪动物义工群的群主郭光辉来到机厂附近的一处流浪动物救助点。推开铁门,两只小狗冲了出来,其他狗看见陌生人缩在了墙角。郭光辉轻唤小狗,安抚起他们,“他们平时很少见到生人,有些害怕。”几只胆大的狗摇着尾巴在郭光辉身边转个不停。

收容所里打扫得十分干净,犬舍是利用废弃的厂房改建而成的,被铁丝网划分成好几块区域。“这里目前有30多条狗,大多数是成年犬,也有刚刚才出生几天的小狗。”郭光辉说。

这时,饲养员刘恒远端着几盆刚刚煮好的鸡骨架来到犬舍,给这些流浪狗喂食。刘恒远今年70岁,是专门聘请来照顾这些流浪狗的。“我每天上午把鸡骨架烀好,下午4点左右喂,有时候把米、肝掺着烧好喂它们吃。”刘恒远说,救助点的每个房间里都有狗粮,如果狗饿了就吃狗粮。下午把狗喂好后,刘恒远就把犬舍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像这样的流浪动物救助点在滨江附近还有一处,那是这些爱心人士建立的第一个救助点,“那里是在今年1月份左右建好的,是开放式的,有搭建的简易的棚子,收养了十几条成年犬。”郭光辉说,滨江救助点的饲养员就是他自己,“我每天在家里把狗的食物烧好,开车过去喂他们,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因为爱心他们走到一起

流浪动物义工群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因为志趣相投,本着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的原则,两年前,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组成了民间流浪动物救助团队,参与者平时通过微信群和电话联络,一切全凭自愿。

此前,在微信群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义工们救助流浪小动物都是单打独斗。“平时在小区里看见流浪猫、流浪狗,我就会给他们喂食。”郭光辉说,他感到个人救助能力有限,就想到干脆建一个群,把有爱心的人联系在一起,后来他接手了流浪动物义工群,成为群主。

今年夏天,王园开始救助一只浑身没有毛发的流浪狗,在喂养了3个月后决心为它治疗皮肤病。因为考虑到自己经验不足、势单力薄,于是就四处打听,得知有这个流浪动物救助群,就加入了进来。

现在群里约有50多名成员,在救助流浪动物的过程中,大家感到仅是对流浪动物临时救助不是办法,要建立一个场所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场地,最初这里就是一个废弃的垃圾场。”郭光辉说,他们花了6000多元把这个废弃的厂房清理出来,今年7月份正式成立了这个救助点,每月支付刘恒远800元工资,聘请他照顾这些流浪狗。

救助路上辛酸多

收留这么多流浪狗,资金从哪里来?“全靠群里的爱心人士每月自发捐款撑着。”郭光辉说,群里有个规定,成员每月至少要捐款30元以上,这样才能勉强维持。

“两个救助点一天要5箱鸡骨架、5斤米,加上人工、狗粮,一天维持下来要200元左右。”郭光辉介绍,目前经常性参与救助和捐款的义工仅40人左右,加上还要为生病、伤残的流浪狗治疗,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对于群里的义工来说,救助流浪狗是完全的付出,没有回报,还要面临着精神上以及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压力。

44岁的郭光辉在义安区开一家茶楼,可是每天都要在两个救助点来回跑好几趟,妻子对他的行为并不理解,“现在生意不好做,自己压力也大,我不好好经营店,天天跑出来照顾流浪狗,人累得要死,晚上做梦都是狗。”郭光辉说,他有时候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图什么,“我也不想管,可是看见这些可怜的流浪狗,我就觉得揪心,舍不得不管。”

凭着对狗的一腔热爱,还有身边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郭光辉一直坚持着,“否则我早就崩溃了。”

尽管面临着各种困难,但这群爱心人士一刻都没有停止救助流浪动物的步伐。一年来,他们共救助了近百条流浪狗,其中,近50条被市民收养。

王园表示,他们的行为只是民间自发,缺少法律支持和社会上的关注,仅靠他们这些人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希望有爱心的朋友加入到他们中来。

新闻推荐

义安区首次开展多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定向抽查工作

本报讯(高春友焦晟)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日前,义安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区文旅委三家部门对全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联合检查。这是义安区首次开展多部门“双随...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