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美好乡村的“安徽模式”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怎样让农村创建“强”起来?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安徽省作为唯一的中部省份作典型发言——
本报记者 张岳
在安徽省广大农村,22万名农村“身边好人”引领崇德向善,300座农民文化乐园成为精神家园,“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安徽省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大平台,让文明乡风“树”起来
——安徽省积极设计多样化、接地气的道德实践平台、文化涵育平台、宣传教育平台,潜移默化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
近年来,农村社会风气有所改善,但一些地方封建迷信、诚信缺失、铺张攀比等现象也在滋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和引领。安徽省打造道德实践平台,用好人正气带动社会风气。在农村,“农家好人故事会”“村级道德评议会”“乡村好人评选会”等活动层出不穷,村组群众推好人,乡村贤达议好人,村民代表选好人,营造乡村好人人人评的浓厚氛围。
两年多来,安徽省共评选产生乡村好人22万多名,其中189人当选安徽好人,72人当选中国好人,身边好人带动更多的村民学好人做好人。
打造文化涵育平台,让农民文化乐园成为精神家园。在安徽省300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里,设立崇德尚贤墙,展示当地先贤名人、当代乡贤、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充分利用乐园的礼堂和讲堂,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家风培育、家训传承等礼仪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化人。
打造宣传教育平台,农村文化墙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风景线。“农村文化墙成为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文化娱乐墙、传统美德教育墙。 ”铜陵县钟鸣镇牡东村党总支书记缪新年说。铜陵运用农民画、卡通画、山水画、顺口溜等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既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心灵。安徽省建成农村文化墙总面积达800万平方米,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
安徽省积极创设多样化、接地气的平台载体,打造三大平台,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贯穿结合融入中着力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
“三线三边”,让农村环境“靓”起来
——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农民群众看得见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环境,激发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好乡村的外在表现。农村环境脏乱差,一些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安徽省是农民工大省,数以万计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一些农村正在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省精神文明建设协会副秘书长崔跃松说。
安徽省自2013年11月启动“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以来,从省级层面部署开展以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省际周边为突破口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让农村环境“靓”起来。
“以前这里是垃圾场,只要一下雨,垃圾堆上就形成沼气,火苗直蹿很吓人。现在垃圾场变成了休闲公园,我别提多高兴了。 ”金寨县江店镇龚岭村村民蒋淑珍说。休闲公园风景如画,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曾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场,这样大的变化得益于金寨开展的“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环境变美变靓了,垃圾都去哪儿了?安徽省大力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从垃圾治理抓起,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广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建立村庄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努力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等现象。
除此以外,安徽省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全面实施扩带补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和拆墙透绿,创建森林长廊示范路段2998公里,“三线三边”绿化造林新增面积200万亩。
“改革开放之初,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开始就是从整脏治乱、改善环境入手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今,建设美好乡村,从改善农村环境抓起,让农民群众短时期内看到身边变化、享受到良好人居环境,激发投身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省文明办创建处相关负责人说。
三项机制,让创建工作“强”起来
——构建部门联动机制、资金驱动机制、考核促动机制,把创建活动向农村延伸
相对比文明城市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基础较为薄弱。安徽省在抓好文明城市争创工作的同时,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全域文明。
目前,安徽省全国文明城市总数4个,6个省辖市、5个县(市)分获提名,107个乡镇村进入全国文明行列,省级以上文明乡镇比率近20%。 “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健全资金驱动机制、健全考核促动机制,这是安徽省农村文明创建的 ‘三大法宝\’,是农村创建工作强起来的‘必由之路\’。”省文明办创建处相关负责人说。
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方向盘”。在安徽省“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实行“三长”牵头负责制,明确省文明委10家成员单位分别担任 “线长”“边长”“重点长”,从省级层面研究出台实施方案、治理标准和技术导则,定期调度、通报进展,会商问题、研定对策。
健全资金驱动机制,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加油站”。农民文化乐园坚持改扩建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礼堂、祠堂、开放式村部,在财政专项补贴同时,整合扶贫开发、乡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有关资金集中投入。
“三线三边”治理工作必要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省里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补,目前各级财政已投入近100亿元。探索运用市场化办法解决资金难题,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卫设施建设运营和矿山恢复治理、扶持种植大户和企业发展沿路沿线苗木产业,累计吸引社会投入54.5亿元。
健全考核促动机制,是深化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动机”。安徽省将农村文明创建作为重要权重纳入各类文明争创,建立纵向抓部门、横向抓县区的考核机制。在督查推动上实施“三问责”,省委将治理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省效能办将治理任务纳入省直相关厅局工作职责,在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曝光,对整改不力的约谈主要负责人,真正考出了压力动力、激发了创建热情。
新闻推荐
4月18日,在铜陵义安区老洲乡境内的长江成德洲崩岸治理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作业。该工程全长2.4公里,目前已完成90%。安徽省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涉及沿江5市24处,护岸总长约43公里,工程总投资约6....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