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乡创业 村民增收

安徽日报 2015-11-19 15:52 大字

本报记者 何明

近日,记者来到铜陵县东联乡玉楼村一家箱包生产企业,看到许多工人正忙着将产品打包装箱,放上货车。“这批货是出口到意大利的,我们这些天都在加班加点,后续还有200多万元的订单在赶。 ”铜陵晨阳皮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光黔边忙边对记者说。

“丁总以前一直在江苏创业,后来回乡发展,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家乡,还让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东联乡党政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乡这几年先后兴办了40多家规模不等的服装、箱包加工企业,去年共销售产品800余万件,实现产值近1亿元,解决了当地2000多名农民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家乡劳动力资源丰富,招工较容易,村民们上手快、能吃苦,乡政府也在选址、审批等环节上给予协调和帮助。”丁光黔说,公司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结合“互联网+”不断创新,积极打造自主品牌。

“很多回来创业的老板过去在苏浙、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也有自己的供销渠道。”东联乡党委书记王仕庆告诉记者,“他们回乡创业,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

“我是缝纫工,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工资也不错,弥补了家庭开支,很满足了。”正在缝制休闲包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王仕庆认为,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促使越来越多在外地的人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东联乡也从原先传统的农业大乡逐渐向“工业大乡”转变。

“当然困难也不少,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存在布局分散、经营用地不够、融资难等现实问题。 ”王仕庆思索着说,“我们正在考虑与周边的工业园区合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园区集中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集中监管,也让回乡创业的人更踏实。 ”

新闻推荐

灯笼“映红”价值观

■ 本报记者 林春生 何明“妈妈你看,街上挂的灯笼上面,都写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字样,跟以前的灯笼不一样呢! ”2月10日年初三,记者在铜陵市义安区五松镇江南文化园建设路采访时,刚刚在附近...

义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义安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