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田”变成“保收田”
本报记者 何明本报通讯员 李曙
“没想到昔日荒地披上了绿衣。多亏旱涝保收田建设,我的粮食越产越多。 ”记者近日来到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受益者、当地种粮大户张刚说。
据铜陵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房月华介绍,天门镇由于桥涵、沟渠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荒山、荒地和低产田较多,灌溉防涝一直是个大问题。当地很多耕地是“望天田”,抗灾保产能力不强,束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该县从2012年起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集中连片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快建成高产稳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位于高联村的项目,总投资达1200万元,建设标准农田2万亩。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了市农委的初步验收。
记者在高联村看到,基地内路网完善、沟渠配套,每块田都有大路和水渠相通,旱涝保收。张刚告诉记者,现在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排水灌溉畅通,使粮食产量得到有效保障。改造以前,水稻亩产量还不足300斤,现在已达到1000斤。目前,他的公司已流转土地1.8万余亩,以种植小麦、水稻、大棚蔬菜为主,兼营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开发等,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企业。
据了解,张刚的公司还为当地农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发展。高联村村民李成友告别了在外打工漂泊的日子,如今在家门口上班。 “以前家里有6亩荒地,只能外出打工。现在通过保收田项目建设,我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也得到了实惠,年收入比在外打工还提高了50%左右。 ”李成友说。
据悉,铜陵县目前在建及待建的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项目还有3个,预计2015年底以前可以全部建成。 “通过两年多来的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如今县里很多荒地和低产田地都变成了高产稳产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了渠道。 ”房月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林春生)“低保户残疾人盛涛需要一台收音机、困难户心脏病患者高宝红需要血糖仪……”6月26日,记者在铜陵县五松镇万鸡山社区看到一张列有90项内容的“微心愿”统计表。据社区党委书记姚...
义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铜陵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