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梦想生花 让爱心发芽——记新城小学支教老师王文国

太湖周刊 2014-08-02 17:47 大字

3月8日,王文国不慎跌倒,左脚踝韧带严重拉伤,脚部肿胀,疼痛剧烈。 

清晨,他拄着双拐,用右脚蹦上三楼,耐心地等着学生进教室;黄昏,他拄着双拐,回到形影相吊的宿舍;在艰难的路上,没有人搀扶;回到清冷的宿舍,无人照顾。这个坚强而孤独的身影,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他,就是从铜陵市来到我县支教的王文国老师,在服从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后,到县新城小学担任305班语文老师。 

知难而进,选择到老区支教 

在医院呆了五天,王老师就执拗地让家人开车送他回太湖,留在他心爱的孩子们身边。他毫无怨言,因疼痛和劳累挂在额头的汗珠,闪烁着爱心与坚毅的光芒。 

不仅忍受病痛,而且舍妻别女,远离故乡,支教的动力何在?王文国老师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38岁的王文国,来太湖县之前,是铜陵县陶山小学的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他曾荣获铜陵市第三、四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铜陵县第二、三届“教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 

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还能继续取得骄人的业绩吗?王老师说,他喜欢挑战自己,他要让梦想生花。 

“用教育发现去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去震撼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去影响孩子的一生!让每个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是王老师的梦想。 

有一天,王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学生潘心诺呕吐,气味很难闻,旁边的同学都捂着鼻子,王老师立即停止讲课,走到她身边,用纸巾擦净身上的污秽,关切地询问情况,安排好其他老师照看课堂后,把她送到了医务室,回来后又迅速地打扫地面,清理课桌。这是一件小事,王老师在尽一个课堂组织者的责任,更是在用为师者的行动向学生示范,如何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刚刚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太湖。对学生的关爱与教育,要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钻研教育科学,实施精品教育,是王老师奉献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论文体现的是一个老师的理论水平,那么,教育教学技能的体现则依托于实践。王老师在教育技能的评比中,也屡获殊荣。他获得了安徽省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一等奖、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二等奖,还获得了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大赛市级一等奖、中小学优质电教课暨省级班班通教学一等奖。 

检验一个老师的工作成效,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的成绩。他所指导的学生,获得过市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大赛一等奖、少儿书画暨“双推”漫画大赛二等奖、科技创新活动二等奖等。 

益友良师,将快乐融入课堂 

王老师是一个学者型的老师,却一点也不古板孤傲。他的搭档章爱群老师50来岁了,在采访中,她说:“一起工作中,总能让我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奋斗的身影,工作起来,他的心比我们女人的还要细。”我县许多学校的老师,多次去王老师课堂观课,王老师的幽默、扎实、灵动、智慧的教学风格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学生眼中,王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王老师深刻地领悟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念。他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而且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小朋友们都喜欢他,原来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也渐渐地爱上了语文课。学生彭宝缘,作文写不了多长,每次作文总是拖沓着不愿动笔。王老师常和他聊天,聊日常生活,聊课外书中的故事,不知不觉中,这个孩子的作文越写越长,使用的词汇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潮。 

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用坚强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把知识传给学生,把高尚付于事业,让梦想生花,让爱心发芽,这就是王文国老师支教的动力。 

(本报通讯员朱声灏)

新闻推荐

“浓缩型”徽派园林景观亮相安徽铜陵

这是10月14日拍摄的安徽铜陵“浓缩型”徽派园林景观。近日,由安徽铜陵一位酷爱徽派建筑的民营企业家投资3000多万元建造的“浓缩型”徽派园林景观主体完工,预计于年底对外开放。该景...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