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游九华
[摘要]方晓舜
1965年4月,我们青阳中学三百余名师生以拉练的形式,游览了九华山,并在山上住了三天。当时上山无公路,全靠步行。我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扛着背包,迈开双腿,过青枫岭,跨九华河,步行六十华里,于傍晚抵达山上。
进入莲花佛国,别有洞天,只见寺院棋布,街道俨然,古树森森,流水潺潺。
我们七名男生,被安排住通慧庵。这里古木参天,溪水环绕;粉墙小窗,纤尘不染;曲院回廊,花开正盛。几名尼姑前来迎接。领头的,嘴边有颗痣。男生住尼庵,好比林妹妹进大观园,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凌晨,被一阵木鱼声惊醒,这是尼姑起早念经。木鱼声声,敲击着生活的寂寞和空虚;经音朗朗,弘扬着佛法的圣洁和光明。天亮时,走廊里忽然传出几声尖叫。是有位跛腿老尼姑,见到水缸里有只死老鼠,很害怕。庵内用水,是用竹筒接来的山泉,蓄在几口缸中。那位痣尼用火钳夹走老鼠,重新换水,一切又归于平静。
痣尼很热情,擦楼板,送开水,忙个不停。又拿出珍藏的小金菩萨,向我们展示。她说她是枞阳人,俗姓谢,上过学,曾在铜陵县当过副乡长。因婚事不顺,跟二哥进了佛门,二哥在天台寺。三年困难时期,大侄女来投靠她,在山上渡过了饥荒,现已回乡成亲。说话间,嘴角眉梢透着一股女人的干练,看来确是当过干部。人生至此,活得有些精彩了,她却激流勇退,将青春泊于古寺,让灵魂与肉体言和,这需要多大勇气!望着她的背影,让人心生感慨,信仰无价啊!
在佛教协会招待所吃晚饭时,从学长口中传出新闻:一上海姑娘高考落榜,在九华山当了尼姑,并兼职佛协会计。其妹不放心,尾随而来。姐妹俩长发垂肩,漂亮若仙,分不清谁是小尼!这姐哦,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必遁入空门呢?
第二天,我们集体游山。“四清”运动刚过,山上游人稀少。化城寺是开山祖寺,浓缩了佛山的精华。在那里,我看到了三件宝:袈裟、竹姜、木碗。这碗看着像木,敲着像铁,其实是化石。祗园寺是佛事活动中心。其大雄宝殿宽敞宏大。三尊大佛,慈像庄严。肉身宝殿是山上最神圣的地方。有个僧人绕塔“转经”,还有几个僧人在讲经说法。百岁宫气势雄伟,内室香灰盈尺。无遐禅师在此苦修,活了110岁,圆寂三年,肉身不腐。“肉身”的奥妙,建筑的奇巧,编织了百岁宫的神秘。
回香阁前,天台可触,雨后青山,苍翠欲滴。忽见山腰一抹白云,轻如纱巾,薄如蝉翼,自东向西,缓缓飘拂。白的寺庙、黄的山崖、黛的森林,若隐若现,美如仙境。胡昶校长说,下雨山路滑,不准上天台。“不上天台,等于没来。”且将这愿望秘藏于心吧!
晚上,祗园寺灯火辉映。僧尼们为一名上海人还愿举办法事活动。几十位僧人齐集,袈裟翩翩,梵音袅袅。穿黄色袈裟的高僧,领头诵经,众僧和唱。然后,又排成队,边转圈子边唱经,队尾跟着那还愿者。僧人咿咿呀呀,法器叮叮当当,乐声庄严和谐,腔调苍劲悠扬。且消受这天籁梵音吧!“还愿”,是兑现了许愿后的感谢?地藏菩萨说:“众生度尽,方证菩堤。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有如此博大胸襟,当令人肃然起敬。
新闻推荐
...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