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民声送智下乡育新型农民

安徽日报 2013-09-25 00:10 大字

■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掌握了新技术,我们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底气更足了。”记者日前走进铜陵县西联乡老观村,见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该村赵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邦贵说,“虽然今夏持续高温,但我们种植的大多是新型无公害蔬菜,高产、抗病、耐高温,加上专业的栽种管理技术,蔬菜生长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已销售各类果蔬5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元了。 ”

“建设美好乡村,离不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培育新型农民。”老观村村书记徐规划介绍,村里坚持发展无公害蔬菜等新型农业产业,创办了大江南蔬菜基地、江南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老观蛋鸡养殖厂等一批农业企业,有力带动了当地发展。去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0元。

与老观村一样,周边的近10个中心村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科技水平作为建设美好乡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过去,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发展。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大批懂规划、善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优秀农村人才。”铜陵县人社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大力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经培训,农民可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能持续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

据介绍,截至目前,当地今年新型农民培训已举办培训班57期,培训学员4014人,超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在加大培养新型农民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类人才技术帮扶,组织相关部门和学校送智下乡,帮助当地农村发展破解难题。

自去年以来,10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农业科技特派员,分别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包村联系示范户活动,分类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规划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精心指导,根据西联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发挥99.1公里河道、1.2万亩水面的天然优势,编制水系建设发展规划、水产业发展规划、水环境治理发展规划等3个水专题规划,提出了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效益”的发展新路子。

“规划实施以来,产生了良好效益,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当地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西联乡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莲藕、毛豆等蔬菜种植面积,全力做好“优质稻、水生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产业文章,目前已初步形成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6000亩水生蔬菜、1.2万亩水产养殖水面和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乡村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新闻推荐

铜陵试点将流转土地交由信托管理,土地作价入股,以地租的形式支付给农民,确保农民土地经营收益零风险——“信托农业”盘活土地增红利

本报通讯员 叶干英本报记者 林春生2013年12月28日,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村农民赵忠义正在牡丹田里忙活着。不久前,他家的17亩田通过土地流转,作价入股铜陵瑞璞牡丹产业发展公司后,全部种上了牡丹。...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