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翩翩起舞,不时回眸一笑 星级记者 俞宝强 程兆 文/图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已成功繁殖3只江豚,这也是我国半自然夹江水域第一次成功尝试。目前,该保护区内江豚数量达到10头,如今这些微笑精灵生活得如何?昨日,记者与科考队员一起来到此处。
吃完抹抹嘴“走人” 时不时回头给你一个“微笑”
进入保护区的大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牌子赫然在目,这个迁地保护基地位于长江南岸的铁板洲与悦洲之间封闭的半自然夹江水域,是一段可通长江的长1600米、宽80~200米的独立水域,面积26.4公顷。这里,共生活着11只江豚,用于保种、繁育和研究。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迁地保护种群,铜陵真正的就地保护区域是在长达58公里(上至安徽枞阳县老洲,下至铜陵县的金牛渡)的长江江段,共有180只长江江豚。
记者来的时候,正好是江豚的“吃饭”时间。听说,这里的江豚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呼唤”,饲养员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召唤”精灵。
下午2时30分,记者走近了这片江豚生活的水域,饲养员手提两桶小鱼随后,尚未接近,江豚就从远处水域闻讯而来。一个个放下各自的嬉戏,“争先恐后”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将江面的水浪一次次掀起。不到10分钟,两桶小鱼便被“干掉”,这是一群吃肉不吐骨头的“家伙”,吃完抹抹嘴“走人”,时不时还回头给你一个“微笑”。
据悉,在这里,科研人员每天24小时密切监测小江豚的活动情况,安排专人巡逻。同时,做好江豚饵料鱼的消毒工作,防止江豚疾病的发生。另外,在进行人工投喂的同时,保护区还将在年底前对夹江投放足够数量的鱼苗,以保证江豚自行捕食的习性。
江豚幼仔安全过冬 脱离母乳提前三个月自行觅食
寒冬将至,小江豚过得好吗?
据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工程师蒋文华介绍,为保证今年5月份出生的三头小江豚平安过冬,铜陵淡水豚国家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提前制定了“越冬”应急预案,以保证江豚幼仔安全过冬。
据悉,目前保护区着重加强了对迁地保护水域夹江的整体管护,并引入微波传输实时视频监控系统。保护区科研人员加强巡护,防止因偷钓鱼而使江豚造成意外伤害的事件发生。
“在保护区科研人员的精心饲养下,三头小江豚生长状况良好。”蒋文华告诉记者,就在前些日子,饲养员张师傅给江豚喂食时,惊喜地发现几个月前刚繁殖下的一条小江豚居然主动吃食了。张师傅兴奋不已,又接连喂了几条,小江豚也都给吃了下去。“正常情况下,才出生的江豚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脱离母乳,而生活在夹江中的小江豚竟然提前三个月自行觅食,这说明小江豚已完全摆脱了存活危险期,开始在夹江中茁壮成长。”
目前,该保护区开始加大豚妈妈的喂食频率,由原来的一天三餐增加到一天四餐。
“留住江豚”又有好方法 环境改善后将其放归自然
铜陵保护区的成功人工繁殖,为此次科考队增添了不少信心。
王克雄笑着说,又有了一个“留住江豚”的好方法,可以推广一下。
“生活在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内半自然夹江水域中的江豚不断诞生,尤其是3头小江豚的繁殖成功,充分证明了长江江豚的保护方法最有效的就是迁地保护。未来,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夹江中江豚保护的同时,眼界要放得再开一点,尽量在我们铜陵或者沿岸这些良好的通江水域选择合适的地点,进一步扩大我们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种群。” 虽然江豚数量在下降,但蒋文华表示,“只要努力,江豚的保护前景还是乐观的。”
蒋文华总工程师介绍说,目前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保护区的迁地保护也初步取得成效,2001年,保护区在大通铁板洲和悦洲之间封闭的半自然夹江水域迁地保护长江江豚繁殖种群,2003年以来,共有6头江豚出生,目前夹江中江豚数量为11头。
研究显示,长江江豚的生存威胁主要来自于人类经济活动,加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尤为紧迫,迁地保护是为了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而不是用人工种群取代野生种群,野外放归是其根本目的。 就目前而言,长江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已不能有效承载长江江豚生存,因此建立更多迁地保护地点,尽可能多地将野生种群迁入其中,开展人工管护的种群繁殖,待长江环境改善后再将其放归自然,是目前保护长江江豚的根本措施,也是业界的共识。
新闻推荐
病不倒的药监战士:生命不息,打假不止 身患白血病五年仍战斗一线,办理400多起假药案件 孙斌园 记者 赵莉 文/图
每半年做一次骨髓穿刺,每一个月进行一次血液检测,5年来,他像打仗一样与自身的病魔抗衡着;5年来,他又随时会将病情抛之脑后,数年如一日,与假冒伪劣药品相对抗。他就是一名食品药品监管战线的忠诚卫士,长...
义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义安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