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热土 眷顾岁月 读丛奉璋《收藏落叶》一书有感
寄情热土眷顾岁月
——读丛奉璋《收藏落叶》一书有感
●叶葆菁
这是一筐堆得满满的落叶,有青色的、绿色的,更多的是金黄色和橙色的,多姿多彩,赏心悦目。每一片叶子都是太阳的孩子,在阳光下孕育、伸展、歌唱,绿了红了美了乐了这个世界。飞落,正是叶子成熟的表达。落叶是一杯香茶,落叶是一壶老酒,落叶是心灵和语言抛来的绣球,落叶是富有生命的书签。我不仅喜欢书中的作品,同时也欣赏《收藏落叶》这个书名。更感谢奉璋先生收藏而不私藏,让我们共同分享。
通读《收藏落叶》,感受到他是一个极有情怀的人。“铜陵的山,铜陵的水,亲近了大半生/不论是梦,不论是醒,铜陵的山水都在心中。”《扶着〈起舞〉城雕歌唱》中的这些诗句足以说明。他把整个青春直至花甲之年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是阳光雨露和这里火热的沃土滋润了这颗来自胶东半岛的种子,让他在这里生根开花。我以为,也正是和他一样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种子,染绿了又染红了这块土地,使它如此美丽,而奉璋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奉献了智慧和汗水之外,还留下记录一代人情感的落叶。
书中“报道”一辑,是奉璋那几年写的通讯报道,现在读起来还是那么有滋有味,让人温故而知新。作者采写的那些已随岁月流逝的“旧闻”,是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时代留影。每一篇(哪怕是一小段)都是那个年代的一页真实的记录,一份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吉光片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新闻视角。
“杂记”一辑,为我们写了一些行外人所不知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情状。最感人的如《一次用电报发稿的经历》,不仅报道中的事迹感人,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同样感人。是的,每一篇稿件、每一张报纸的背后,都凝聚着采编者的汗水和心血,隐藏着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故事。新闻人的艰辛是不见报的。无论是作为新闻人还是作为诗人,奉璋对文字的敬畏可以说是到了极致的地步,令人敬佩!在《写诗小记》一文中虽然只列一二,但足以令我叹服。如果我们每位作者都能如此严谨对待自己的作品,报刊上、网上怎么会出现那么多文字性的低级错误呢。构思时的天马行空,落笔时的谨小慎微,是奉璋创作时的超人所在。在这一辑中还写了奉璋与一些名人、文人乃至读者交往的故事。大家在欣赏他的睿智和文才的同时,更赏识他的人品:他的淳朴、厚道、真诚,他的热忱、谦逊、沉稳,这不仅使他拥有众多的读者,还拥有一大批真心朋友,而后者不是所有文人都能享有的。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奉璋先生写了一些反映矿山生活的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风格大气,激情昂扬。他一九七九年发表的《井架高高》就是他那个阶段的代表作之一:“看哪,高高的井架,井架高高/看那矿山的象征,矿工的骄傲/气势庄重,蓝天映衬你巍巍的雄姿/神采威严,山鹰在你脚下盘绕// 你极目远眺祖国的千山和万水/你敞怀拥抱矿山的夜晚和清早/矿区大道上你听矿工的铿锵脚步/矿工新村里你看家属的郎朗风貌// 从容坚定,昂首挺胸,放眼阔视/每根钢梁、每颗铆钉都闪耀着自豪/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属于你/天轮飞转,你把矿山的歌声播向云霄。”收录在本书中的诗作,多属于奉璋诗程中第二阶段的作品,既保留了原有的古诗加民歌的结构模式,又注入了现代诗的一些元素,或韵或不韵,诗意依然浓厚,想象的空间更加广阔。近十年奉璋一改诗风,写出大量新潮的现代诗,发表于大小报刊,并选编了诗集《薰衣草和蓝雪》,成为诗坛中的老树新枝。
“散文”一辑中的作品我也很喜欢。他在《天子山》中写道:“亿万年间,地壳山体间歇式升高,水流沿山体网络状垂直节理的缝隙冲刷,加之雨蚀风剥以及峰间岩石自然崩落,形成如此一柱柱孤峰,被称为石英砂岩峰林奇观。”笔锋一转,“登上天子山顶放眼远眺,但见孤峰森罗,峰海浩荡。雾霭之上,犹如千帆竞渡;阳光之下,又似天将列队出征。眺望之中,心胸不由得深远辽阔起来。”我们看到,他的散文有记者笔下的真实与质朴,又有作家和诗人笔下的优雅与雄浑。
新闻推荐
10月30日上午,在铜官区斜街云谷里画家村,绘画老师指导孩子们现场作画。据了解,为激发小学员们的创作热情,市青少年宫组织40余...
铜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铜陵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