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AED 能否早日在城市中触手可及?

铜都晨刊 2019-12-12 10:38 大字

■ 本报记者

最近因心源性猝死的案例又多了起来。俗称“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共场所的配置,再次成为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

据了解,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马卫东提交了《关于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机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在铜陵市公共场所配置AED,在城市中触手可及。“在公共场所设置AED是一个美好城市文明的体现。”马卫东委员表示,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心跳骤停者的院外抢救成功率达到15%-20%。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0多万人,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且多为中年人。其救治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像AED这类具有高效急救作用的设备仪器,在公共场所非常少见。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案,实行了“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计划,规定在美国的公众场所安置AED,要求在十分钟内即可获得AED。日本则于2004年开始推广安装,平均每10万人约有200台。今年9月14日,合肥市公共场所首台政府投资“救命神器”AED在地铁1号线“合肥南站”站厅内投入使用。今年内,合肥市将在地铁站、机场、学校、体育健身场馆、部分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置133台AED设备,用于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救护。目前铜陵市公共场所尚没有配置AED。

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急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AED配备就能解决的,关键还是要让公众知道并会用,所以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据介绍,近年来,市红十字会每年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达到7000余人。同时,目前全市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的已达1000余人。“这些救护员遍布在铜陵市各个角落,具有一定的救护技能,能熟练操作AED,是一支强大的院前救护社会力量。”马卫东委员说,但由于目前铜陵市公共场所尚没有配置AED,成为公共救护工作的短板与不足,救护员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为此,马卫东委员建议,将AED配置纳入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中,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及培训、宣传费用等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结合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逐步分批分阶段推广AED配置使用。同时,落实AED管理责任,建立权责合理监管体系。此外,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知识宣传与培训,提高公众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对AED的认知程度。制定推广配备使用AED的实施细则,就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政府责任、场所选址规范、培训宣传内容及急救法律责任等明确规定,为推广配备使用AED提供保障,推动铜陵市公共急救工作迈上新台阶。

就马卫东委员的提案,市红十字会办理提案答复中表示,公共场所配置AED,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较成熟经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国内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仍在探索试行积累经验当中。目前国内仅少数大城市在部分公共场所配备了一定数量的AED,而且在管理机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由于是在公共场合由志愿人员使用,使用过程中存在救护人员的风险认定问题。省内仅合肥市先行先试,由红十字会牵头在公共场所投放AED。公共场所配备AED须卫生健康、红十字会、财政、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配合,市卫生健康委将积极呼吁,早日形成配备共识。同时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积极配合,着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对AED使用者的培训,尤其是警察、消防员、驾驶员、教师、保安、青年志愿者等重点人群的培训,提高社会人群参与急救的能力,并建立对现场救护志愿者权益法律保障机制,规避救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新闻推荐

公 告 (第四十六号)

2019年10月3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

铜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铜陵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