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18岁就嫁到婆家,从一个青春焕发的大姑娘被岁月无情地雕刻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她53年如一日,床前忙到床尾,灶头忙到田间,却始终不忘悉心照料婆婆;她不是亲女

铜川日报 2017-03-23 10:10 大字
????53年来,赵菊琴(左一)从未对婆婆高声说过话

  “老人能活到98岁,而且身体硬朗,脸色红润,这多亏菊琴姨这么多年照料的好。”在耀州区孙塬镇惠塬村,提起赵菊琴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直言“那可是个好媳妇”。71岁的赵菊琴悉心伺候婆婆的事迹在孙塬镇被乡亲们传为美谈。

  任劳任怨的好媳妇

  1964年,18岁的赵菊琴经人介绍认识了家住惠塬村的杨志启,两人性格相似,见面后一拍即合,随后成婚成了一家人。当时,杨志启还有两个未婚的弟弟,杨志文和杨宽长,妹妹杨珍珠已嫁为人妇,母亲张秀兰身体不好,不能劳累,更不能干重活,家庭负担重,日子过得并不好。赵菊琴一嫁到杨家,长嫂如母,又当媳妇又当妈,撑起了家里的担子,她做饭、洗衣,忙完家务,又忙地里活,锄地、割麦子,伺候完婆婆再照看弟弟,经常是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让紧巴巴的日子有所改善,杨志启前后思量,决定外出打工赚钱,留妻子照看家里。“菊琴人好,性格好,把家留给她照看我放心。”杨志启相信自己的妻子,而赵菊琴亦没有辜负丈夫的信任,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他在外能够无所牵挂、一心一意的赚钱养家。

  每天早晨刚六点,天才麻麻亮,赵菊琴便早早起床了,打扫庭院、烧火做饭,收拾停当后,就带着孩子去地里锄草干活。五月多正是小麦成熟农忙的时候,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皮肤发烫蜕皮。赵菊琴却顶着大太阳割麦、碾场,就为了收成好分粮时家里能多分点。

  忙完地里的活,赵菊琴来不及休息,又扑到灶台上切菜煮面,做晚饭,然后哄孩子睡觉,等一切都忙完就困得打盹了,第二天天不亮又起床干活。“不干活,没啥吃,累点苦点无所谓,要让家里人能吃饱。”

  在赵菊琴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让家人吃饱穿暖更让她踏实的了。经年累月,杨志启不在家的那些年,酸甜苦辣赵菊琴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些年多亏了她照看这个家,真的非常感谢她。”说起感谢,杨志启朴实的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公婆也是我的爸和妈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处,不打架闹事就不错了,而赵菊琴和婆婆张秀兰却从未高声说过话,从未红过脸,更别说闹事了。

  婆婆张秀兰性格耿直,经常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看见什么不合适,就当面指点出来,从不背地里说闲话。“婆婆爱唠叨,我也不吭声,她说完了就没事了,她是对事不对人。”理解婆婆的赵菊琴从不和她争辩,反倒是经常反思自己是否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人家说咱,肯定也是有理的嘛。”

  结婚6年后,公公不幸离世,这使本就贫寒的家庭顷刻间少了顶梁柱,重担全压在赵菊琴的肩上,还未娶妻成婚的弟弟,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伺候的婆婆,忙不完的地里活,这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人来说,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有多少人连这其中的一个都承担不起,但赵菊琴并没有被这一切吓的退缩,家庭和生存在重担面前她选择了承担。赵菊琴鼓起劲,甩开膀子干起来,她比以前更卖力了,用瘦弱的身躯把家撑了起来。

  说起这些年伺候婆婆的事,赵菊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特殊和伟大的事情,“人人都有爸妈,不管是伺候娘家爸妈,还是伺候公公婆婆,都是尽孝呢,都是应该的。”在赵菊琴看来,伺候公婆不仅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更是自己心里想要去做好的事情。

  虽说杨志启家贫穷,但公公婆婆都把赵菊琴当做亲生女儿看待,吃穿上也从来没有亏待过她。刚结婚那阵,公公让杨志启带着赵菊琴去耀州区药王山逛庙会,给她买麻花、桃酥这些经常吃不到的稀罕物。“公公觉得我嫁过来亏待我了,家里也没啥好吃的,就想着买些吃不到的点心给我吃。”

  乌鸦有反哺之意,羊羔有跪乳之恩。公公婆婆待赵菊琴犹如亲生女儿,怕她受委屈,而赵菊琴亦有感恩回馈之心,把婆婆张秀兰当做自己的母亲来照料,一点也不含糊。

  热心肠的好嫂子

  在惠塬村,赵菊琴不仅是出了名的好媳妇,也是出了名的“好嫂子”,赵菊琴人好热情又懂礼,很受邻里的尊敬。

  “嫂子心细,人好,也有威望,她说的话人都愿意听。平日里不论谁家有个小拌嘴还是小吵闹,她就赶紧去说道去劝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都去帮忙,行门户,一点都不推辞。”邻居李阿姨告诉记者。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赵菊琴的心里,邻居也是亲人,平时见面客客气气,有事互相帮忙,融洽相处就非常好。“人嘛,总有自己干不了的事,你帮他,他帮你,这些都是应该的。”赵菊琴性格好,有耐性,邻居家的小孩经常去她家玩耍,她不仅不嫌孩子吵闹的心烦,还经常拿糖果和苹果给孩子吃。

  人常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都是上行下效。赵菊琴对婆婆的关爱和照料多年如一日,期间从未红过脸吵过架,这些都让女儿和儿媳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一听说她奶病了,儿媳赶紧从铜川买东西赶回来,娃们都好得很,对她奶好,对我也好。”说起儿媳和女儿,赵菊琴也是满口夸赞。

  53年,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惠塬村早已改了天、换了地,当年的三口土窑洞早已换成了瓦房,当年的小媳妇也已成了步履蹒跚的奶奶,纵使岁月飘零,斗转星移,在自己还需要被照料的年纪仍旧精心伺候98岁的婆婆。赵菊琴,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她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大道理大政策,她只知道为人理应孝敬老人,她只知道受人恩惠就得报答。

新闻推荐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来铜考察 严维佳丁德明出席座谈会

  本报讯(见习记者杨婷)3月15日至1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明谦、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朱宏光一行来铜川市考察照金景区、坡头工业园区、大秦铝业、耀州区锦阳新城项目等,...

耀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耀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