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环保扶贫”促生态民生双赢

泰安日报 2017-05-31 18:30 大字
 

□通讯员 赵洁 唐国

“目前,有机肥料的市场价格在600元至800元左右,按年处理粪便2万吨计算,不但增加了集体收入,而且还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作为石莱镇西峰村“第一书记”,新泰市环保局纪检办主任郭水针对村养猪场粪便处理难的生态问题,引进***项目——生态堆肥,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了当地扶贫攻坚工作。

这是新泰市环保扶贫促生态民生双赢结出的硕果。通过“养殖—有机肥—种植”的节能型生态养殖模式,有效防治了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新泰市在扶贫攻坚实践中,坚守生态、发展两条线,力促环保、扶贫相统一,探索创新实施“环保+”工程,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友好的新路子。

“环保+人居”改善城乡宜居环境

近年来,新泰市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资本,全面启动镇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全市17个乡镇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同时,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村庄整体搬迁5个村1220户,环库绿化5万亩,建设隔离防护网18公里,所有省定贫困村的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全部完成。

为改善人居环境,新泰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明行动为抓手,市乡村三级联动,因村制宜、分类推进、错位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我们充分利用行业扶贫资金,加强贫困村饮用水水源保护,不仅改变了贫困村环境面貌,还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新泰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王建华说。新泰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累计对上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连片治理等各项生态补偿资金1.6亿元,投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环卫一体化建设等市级财政资金3.5亿元,采用PPP等资本合作模式,引导桑德水务、光大环保能源等社会资本投入4.6亿元。

“环保+产业”夯实***根基

“利用各村集体场所、贫困户房顶院落,建成18处分布式光伏电站,带动全镇366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增收\’。”近日,笔者走进位于翟镇中节能3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基地,翟镇副镇长刘灿强指着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介绍说。

新泰市以全国采煤沉陷区2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创新实施“光伏+沉陷区+农业”融合发展模式,辐射带动9个乡镇5580名贫困户脱贫,成为以绿色、生态为方向,聚力产业化扶贫的成功典范。

按照“***、生态脱贫”工作要求,新泰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将特色生态产业与扶贫开发一体化推进、融合式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持续用力培育“现代农业、光伏产业、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建成龙廷镇掌平洼、上豹峪等特色景观旅游村27个,农家乐、林家乐260余家,帮扶518户贫困群众增收。其中,2万亩的泰茶“良心谷”生态示范园覆盖3个乡镇,带动周边群众年均增收1800元,帮扶9个村226户345名贫困群众致富。

“环保+生态”共享山水田园红利

远处青山葱郁,近处民房古朴,在漫山遍野杏梅掩映中,一个诗情画意的小山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是“好客山东最美生态乡村”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新泰开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真正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相融共生。

为让群众共享山水田园红利,新泰市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环境执法,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重拳严治“土小散乱污”项目,以及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为重点,依托柴汶河和太平山自然保护区,采取绿地行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综合措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全市建成人工湿地5处、塌陷地湿地公园1座,种植水生植物17.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9.8%,创成国家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镇16个、泰安市级生态村782个。

新闻推荐

新泰吉祥物“心态宝宝”亮相

本报5月25日讯(记者毕凤玲)21日,记者从首届中国“互联网+文创”高峰论坛暨新泰城市吉祥物发布会上了解到,台湾设计师巫永坚的作品“心态宝宝”成为新泰城市吉祥物。设计师巫永坚说,“心态宝宝”旨在打...

新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