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留在济南,坚守“小众”的核雕、古籍修复、遗址考古:90后“守艺人”

济南时报 2020-08-24 14:08 大字

27岁的德州女孩石瑞雪在山东省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她正在修复第三本《左传杜注》。 新时报记者郭梦桐 摄

在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办公室,石瑞雪是唯一一个90后“书医”。新时报记者郭梦桐 摄

周成海在雕刻桃核 受访者供图

更多内容扫码可看

一颗桃核雕刻成罗汉、观音,周成海从10岁就开始沉迷在这细小的微观世界,拿着小型刻刀刻着划着;山东省图书馆里,今年27岁的石瑞雪和师父们一起,在顶楼古籍修复室里,将破损的古籍书洞仔细修补;曾因就读考古专业而经受“钟芳蓉同款质疑”的90后小伙颜奕,同一时刻正站在裴家营附近刚发现的考古遗址地,用铲慢慢挖出灰坑中的破碎陶片。

在大多数人选择“主流”、稳定的工作时,三位90后年轻人心无旁骛地选择了核雕、古籍修复、考古这些古老又“非主流”的职业。热爱与传承的驱动力,促使他们默默地蓄积,而后发挥能量。

他们留在济南,选择成为“小众”

周成海,山东淄博人,29岁。今年是他毕业的第5个年头,也是他从事核雕手艺的第7年。“2017年我来到了济南,想找个‘雅致’地方,继续我的核雕爱好”。临近百花洲的后宰门街,古砖青瓦,流水人家,正合心意,周成海成为核缘居工作室的一员。工作室不大,2平方米的桌子几乎是他的专属地,桌子中间的空白地,放着一个刻到一半的罗汉。装满桃核的两个透明塑料盒放在桌前,顺手能用到的11把小刻刀放在右边,方便随取随用。展览架的最高处,摆放着一尊现代版“核舟记”,那是他的得意之作。

和周成海一样,石瑞雪也是一项非遗的传承者。来自德州,出生于1993年的她在山东省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工作。修复办公室设置在省图顶楼,8名老师和她一起工作,在这里她是唯一一个90后,在座的都是她的“前辈”。每个人身前的工作桌都很大,摆放着喷壶、毛笔、启子、镊子、鬃刷、排刷几样修复工具。石瑞雪已经成功修复了两本《左传杜注》,面前是正在修复的第三本。破洞的一页古籍轻铺在桌上画好的轮廓线内,轻轻喷水,用薄薄的竹纸填补上破洞,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边角去掉,隔半分钟喷一次水,保持古籍湿润。古籍修复慢工出细活,必须一页页地修复,考验耐性,办公室里几乎没人说话,每个人专注着自己手头的工作。

今年27岁、来自滨州的颜奕是一名田野考古者,两个月前马不停蹄从外地辗转至济南东站附近的裴家村遗址,这是一处经历了战国、汉代、宋代、明清四个年代而保留下来的遗址。“大约在两个多月前,有楼盘施工方深挖此处时发现了一些不成形的陶瓷碎片,我们来对南部边缘近600亩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遗址在前期经初步探测被分为一个个探方,承受着济南最热的高温天气,颜奕拿着专门用于考古挖掘的“洛阳铲”,寻找文物可能所在的“灰坑”。通过洛阳铲独特的半圆形铲头带出的泥土,可以判断出下层土壤中是否有古墓的存在。他站在遗址旁,用影像与文字形式记录下刚“出土”的一块战国时期的陶片,点滴的考古成果都需要被巨细靡遗地留存。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2015年是周成海收获颇丰的一年,这一年他拜了一位核雕师父,刚大学毕业便跑去潍坊钻研技艺。“师父私下人很好,指导起技艺来还是很严格的。”为了练习刀工刀法,师父让他在桃核上挑线、铲平,重复至把整个桃核刻没。周成海说,自己独立雕刻的第一个作品“不成样子”,不了解三庭五眼的美学标准,刀工也还不纯熟。

师父从最基础的美学标准讲起,手把手地教他技巧。“一件作品雕完以后,师父都会再改,一边改一边讲。”2015年和2016年,周成海有大半时间待在潍坊,泡在师父的工作室里,钻研核雕。直到现在,和师父的联系还是很多,作品不通之处,连线远在潍坊的师父,师父一定给予解答。

和周成海接受师父的异地教学不同,石瑞雪和老师们天天待在一起,修复办公室的老师都是她的“活字典”。状况百出的古籍各有各的“破损”状态:酸化、虫蛀、霉蚀、水浸、油渍、撕裂……一页破损的古籍可能同时出现多种破损情况。“如果修补的和原来不一样,还不如不修。”石瑞雪说,“整旧如旧”是老师们教给她的修复秘诀,为的是在不改变古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修补成原本的样子。“等我工作年数长一些,没准就可以修复那些文物古籍了。”

老师们对她也寄予了很大希望。她的一位老师评价:“干这行的年轻人不多,耐心是最重要的。她自身也有这个毅力。”两年的相处中,老师们已将修复古籍的许多技巧教授于她,其他的经验则经由时间来慢慢沉淀。

相比核雕和古籍修复,考古的专业性更强,出于保密的需要,他甚至不能给记者提供一张工作照。颜奕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在武汉大学考古系读了研究生,“学院派”的出身让他在学校吸收了不少考古的专业知识。“学校实习的时候,有老师带队,教我们提前了解当地文化,做考古笔记,每天写日志、整理资料等等。当时感觉以后真的从事会比较辛苦,”2018年毕业后,他来到了济南市考古所,成为了一名田野考古者。在学校的扎实学习让他很快适应了工作,“记得第一次亲自在泰安宁阳县挖出一个四千多年前的大口尊时,内心很激动,原本以为只是一个瓦片,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完整的器物。大口尊的发现填补了缺少的史前文化资料,因为没有文字,日月纹的符号也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收入或许羞涩,坚持与困境同在

就像“考古女孩”钟芳蓉起初遭受的“学考古不好找工作”质疑一样,三位年轻的“守艺人”,在坚守中也时常与困惑相伴。

与同龄人相比,石瑞雪和颜奕的收入有些“羞涩”。“说实话选择这个行业就没想过挣什么大钱,比起收入问题,找对象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不得不重视。到处奔波没时间照顾家庭,是最困扰我的事情。”像颜奕这种野外发掘考古者,工作地点不限于济南,周边的遗址发掘也包括在业务范畴内。“一个工程结束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个挖掘地,和家人接触时间太少了”。

4年前,刚到省图工作时,石瑞雪租住在省图的宿舍里。“安排完吃喝住,基本剩不下钱。”不过,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为她发展业余爱好腾出许多时间,闲暇时间她喜欢待在屋里画工笔画。其实,“静”并不是她的唯一特征,和大部分女孩一样,她经常去网红美食店里打卡,也喜欢健身。

周成海喜欢不被约束的工作,比起当个朝九晚五的“白领”,核雕工作时间自由,收入比普通上班族多出不少。“按照作品的件数收费,平均下来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订单数很多,一个人做不过来,现在压在手头的订单数都过了三十。”闲暇之余,他还会用唢呐“演奏一曲”。“如果不雕桃核,我可能会成为一名唢呐演奏者。”大学时周成海选择的是艺术院校的唢呐专业,最爱的两个爱好核雕、吹唢呐,都是爷爷传给他的。

站在“三十而已”的关口,三个人其实都面临职业提升和生活方向上的困惑,但没有什么能动摇他们坚守老手艺的决心。周成海准备过段时间再去潍坊,到师傅的工作室“充充电”;裴家营遗址挖掘工作马上结束,颜奕和同事将要赶往下个“田野”;石瑞雪则会继续修补破损的古籍,完成“书医”修补时光、延续文化的使命。

不能时时上网、刷手机的颜奕也关注到了近期大“火”的“考古女孩”钟芳蓉,从她选择考古专业来讲,感觉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姑娘。“随着考古的后勤保障越来越完善,这几年从事考古的女性人数呈上升状态,女生在工作里独挑大梁的情况也有。希望大众多多了解考古行业,也希望选择了考古的年轻人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新时报记者郭梦桐)

新闻推荐

宁阳县法院让新型办案模式“唱主角”司法更加为民利民便民

今年以来,宁阳县法院牢牢把握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积极融入上级法院深化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的生动实践,以...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