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爱坚守“麻风村”30年 ——宁阳县疾控中心张庆国30年“抗麻”故事

泰安日报 2017-04-21 10:12 大字
 

□记者 毕凤玲

缺医少药的年代,遇到麻风病人人喊躲,他选择了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与世隔绝的地方,衣食住行都不方便,他默默照顾所有病人的饮食起居,这一坚持,就是30年。他就是宁阳县普通疾控工作者张庆国,目前留在麻风村的唯一一位医生,他在这里奉献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2015年,张庆国获得了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颁发的“为我国麻风防治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章。

张庆国是宁阳县东疏镇人,1980年到乡饮乡工作成为一名防疫员,1985年调入位于东疏镇的皮肤病防治站,经过省市皮肤病防治机构的专门培训,成为一名皮肤病专业医生,“麻风村”就在防治站附近。

“这个‘麻风村\’其实就是麻风患者的一个聚集治疗地,1957年建成,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张庆国说,村里最初有来自肥城、莱芜和本地的患者300多人,村子占地约100亩,那时候医疗不发达,人们闻“麻”色变,这里几乎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张庆国刚来这里时,病人已减少到60多人。除了治疗和管理,他们每年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曾患过麻风的患者进行随访,查看是否存在复发迹象。“一听是查麻风的吓得不敢接纳我们,卫生室工作人员也不愿让我们进屋喝水。”张庆国说,1989年有个“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任务,要给所有患者填表格。没经验的他跟一名工作人员到一户患者家里。“一听是来查麻风病的,那人恼羞成怒拿出土枪对准我们就要开枪。”多亏患者儿子及时把枪夺下才没闹出人命,后来他们决定按照亲戚朋友串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保密随访,减轻心理负担。

随着患者的减少,1992年,防治站搬到了宁阳县城,因为张庆国工作认真性格平和,跟病人关系相处得很好,领导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留守。“我老家就是东疏的,大家想让我留下那我就留下!”张庆国笑着说。

“人家都不敢去,咱去了干嘛。”回想起当年,张庆国妻子王同红说,起初自己也是不乐意,那个年代大家对麻风惟恐避之不及,但拗不过他的坚持,最终陪伴他在这里住了下来。

照顾病人的日子不起眼却繁琐,每天来到这里,张庆国首先检查一下房子屋顶有没有破损,生活设施有没有问题。“前两天发现门口水管漏水了,接着去买了水嘴换上。”等大家起床后监督他们按时按量吃药,病人年事已高,有截肢残疾了的,也有失明的,很多时候张庆国要喂他们吃饭吃药,生病了送他们去医院,平时还要采购水果、鸡蛋等食品。

“现在的标准是每人每月生活费300多元,还有肉、米、面等生活用品,疾控中心都会按时送过来,不用我再跑了。”张庆国说,前些年村里靠压水机吃水,压水机坏了就得拉水,遇到雨雪天气张庆国就要从自己住处拉水到村里,田间土路摔倒是常有的事。后来疾控中心从1公里外的耿庄村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多年来吃水难的大事。近几年逢年过节,来看望他们的好心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都十分高兴。

“张医生医术很好,把我们也照顾得特别好,再找这样的人可找不到了。”驻村老人孙得厚说,由于自己没落下残疾,他也担起了照顾病友的责任,张庆国负责检查身体和监督吃药,他就平时做做饭,打扫卫生,照看一下菜园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已经把这里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了。

“虽然现在麻风村不再有传染性,但仍有不少人自然地对这里保持距离。”宁阳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曹建立说,病人都已走向了健康,可外界的歧视一直都在,如何消除歧视也是张庆国一直努力的事情。

30年风雨无阻坚持每年走访,经过这些年“亲密接触”,张庆国也成了诊治麻风病的专家。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如今麻风病不再需要隔离治疗,很快便可痊愈。从最初100亩地300多人,到现在的一排房5个人,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最近十几年来,这里再也没进过新病人。

张庆国快退休了。“你走了有点事儿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当听说张庆国快要退休的消息,住在这里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显得有些急躁,他依赖张庆国的照顾多年。“需要我的话,我就再干上几年。”张庆国说。

新闻推荐

农村电商助村民喝上健康水

本报4月13日讯(记者赵文文)“这里有挡板,把它掀起来才能用大桶接水,这边有二维码,以后卡里没钱了,手机扫一扫,用支付宝转账就可以了。”近日,宁阳县伏山镇王庄村健康净水站正式对外开放,村支部书记王华现...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