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成形孤清不然——怀念父亲王小古
点击查看原图王小古作品点击查看原图王小古作品点击查看原图壬辰公历12月19日是父亲王小古仙逝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父亲那慈祥、和蔼的形象不时出现在脑海里。虽然只有67年短短的人生路程,但父亲挥毫泼洒创作的书画作品数以万计,留下的艺术珍品仍被海内外的人们所欣赏;父亲倾尽心血培育的优秀艺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一直到鲁南、苏北一带几乎家喻户晓。
1915年,父亲出生在苏北小镇一个“破茅三两间”的家庭里,自幼没有机会得到名家的薪传,但他却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中小学亦受到良师指教。我的祖父王映人(字杰甫)精通四书、五经及古诗文,并让父亲把写大仿当做日课。在祖父的严格要求下,父亲自幼打下了良好的习字基础。在新安小学、板浦中学学习期间,他读书、习画非常用功,对绘画则兴致更高。1930年夏天,15岁的父亲考入灌云县板浦师范,在那里读了3年书。师范里有一位美术老师叫潘仲希,擅长花鸟,经常和父亲谈论书画,并送了不少画谱给他,这对父亲习画的帮助很大。师范毕业时,父亲在当地已有“小才子”之称。
师范毕业后,在日寇的铁蹄下,他辗转于家乡的私塾、小学及中学等处任教。因为是语文课,不仅自己也临池不辍,还要指导学生习字,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应提到的是,当时他结识了一位叫囚瑞平的先生,此人真、草、隶、篆四体皆精。二人互相切磋,共同举办书画联展,使王小古视野大开,书法艺术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37年初,他终于有机会进入苏州艺专深造,努力钻研各种绘画知识和美术理论,临摹大批古代书画作品,为自己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他不得不回到家乡任教。1942年,父亲在友人的帮助下,办了一所改良私塾,收学生40多人。除了上课之外,他每天都在自己宅内小楼上的一间画室内,苦心临摹历代画家名作,如宋人的双勾工笔花鸟画、明清时恽南田的没骨花卉等。
父亲是1948年来到山东工作的。他第一次参加山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就有三件作品入选,不但获奖,还有一件作品进京展出。1956年以后你,他曾两次为人民大会堂作画。他以菏泽牡丹、平阴玫瑰为题材创作了两幅大画,立意新巧,格调不凡,受到多方好评。1982年秋中国美协山东分会、山东省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一次牡丹花个人展。此展是他1963年以来七次去菏泽写生的总结。展览筹备时间虽然非常短,但很成功,反响很好。
父亲在花鸟画创作方面是下过一番苦功的。青年时期,他曾学习恽南田没骨画法,小写一则是学王小梅的风格。无论学习哪家,他都注重写生,注意观察动物在四季中的变化。如他画的牡丹,是取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天的枝干,使花、叶、枝干各有特色,极具神韵。一般牡丹画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花上,着力描绘。父亲也不例外,但他同时还在叶片上狠下功夫。除使用藤黄、花青外,还加上少量三绿使其格外出神,生机勃勃。有时,他还在部分叶片上深深罩一层胭脂,这又使他笔下的牡丹格外艳丽。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叫“偷用”。这些别出心裁的处理如果没有精心的观察和反复实验,是不容易掌握的。即使这样,父亲还是长期坚持自种月季、牡丹,观察它们在风、晴、雨、露中的细微变化。他还与花农交朋友,虚心请教,并将自己画的各种牡丹让花农辨认。当花农说出的名字与他所画不一致时,他就不断修改,直至准确画出为止。日积月累,他能辨认和画出的牡丹百余种。
父亲为人朴实忠厚,刚毅正直,秉性豪放,博学多识,是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父亲既是一位出色的国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篆刻家,并且还是一位有着较高素养的诗人。他青少年时期就边读古诗边自己写诗,造就了父亲良好的诗学功底。当然,除了自幼的家教外,自身的刻苦才是父亲取得各方面成绩的基础。他常教育我的一句话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简单的七个字,要真做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父亲做到了,直到去世前,他一直是这样做的。1990年出版的《王小古诗五百首》是他晚年的诗作,这些诗以题画诗居多。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父亲将二者结合达到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他的作品无论是有题诗或无题诗、书、画、印兼长的画家为“四绝”,父亲便属于这种全才型画家。
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以书入画、以诗入画是父亲艺术追求的标准,也是他绘画的鲜明特点。他认为神离不开形,“形”既不似了,“神”又从何来?因此,他一生高度注重写生、师法造化。为画好牡丹,父亲曾八下曹州,悉心观察各种牡丹的生长规律、细部特征,达到了默写三百余牡丹品种而不雷同的水平。为画好葡萄,他在门前种植葡萄,经常练习写生,使葡萄的干、叶、果以及风雨中的姿态烂熟于心。我们家的庭院可算是个百花园,种有牡丹、芍药、月季、荷花等植物,养了猫、狗、兔、鸡等动物。在写生中父亲不单纯刻板拘泥于外貌的形似,而是通过典型概括加工提炼,抓住花鸟的神情来描绘,如:牡丹的富丽堂皇,葡萄的水灵仙润,猫、鸡的活泼神态等,都在他传神的腕底活现出来,从有限时空引向无限时空,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体现了父亲对宇宙万物生命的观照,也是对人生的观照。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父亲生前的书画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其代表作品是他1982年在山东省美术馆的个人画展,这时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性,特别是墨牡丹,并创作了大量的墨牡丹诗。父亲的每一首诗,每一幅画都是有感而发,饱含激情,文人画的墨兰、墨竹、墨梅在他的笔下脱俗超凡,格调更加高雅。他的艺术造诣高超技法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被后人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
我和我的家人及他的学生、弟子们无时不在怀念着他,并先后为他出版了,《王小古画集》《王小古书画集》《王小古诗五百首》等。多年来我一直想为父亲出本传记书,由于父母去世时我年龄尚小,不懂留存资料,故苦于缺乏资料难收集。2006年,在泰安朋友张鹏先生的帮助下,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提名为《牡丹绝响》的传记书籍,包括纪年小古、诗笺小古、传奇小古、大哉小古等几个部分,图文并茂。摸着散发墨香的书,翻阅着每一页的文字和图片,我百感交集。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实在是太短暂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怀念成为我一生的回忆。
经过了人生风雨坎坷,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一生的沧桑。父亲多年磨砺形成的画风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画苑,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及人格魅力熠熠放光,将绵绵不绝地影响着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喜爱他艺术的人们。还要告慰父亲的是,2012年10月,在他工作的临沂教育学院(现为临沂大学)成立了王小古艺术研究会并出版了大型书画集,王小古艺术馆也于2013年4月28日在临沂大学开馆。父亲毕生的绘画事业将具鲜活的形象和强大的生命力流芳百世。王钱潮王小古(1915~1982),原名王崇古,又名笑古。江苏灌南人。1937年考入江苏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后,得江苏省画家唐鲁臣赏识,收为入室弟子。1952年起调任山东临沂师范,后又在临沂艺术学校、临沂聋哑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任教。历任临沂师范美术教师、临沂教育学院和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曾担任临沂地区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市政协副主席。生前是中国美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1、泰安鲁商国际社区二期阀门联系人:秦先生联系电话:0531—864259502、鲁商泰晤士小镇项目1C1-1组团灯...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