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传承中坚守——— 记民间文学保护人张章

莱芜日报 2015-01-26 15:47 大字

□特约记者 许俊华

张章,一位80岁老人,却写出收录20回、25篇中篇故事、10万多字民间文学集《张道一借皇粮》,并且写作时只用了十几天时间。

是什么激励老人在颐养天年的时候,孜孜以求、继续创造?那就是爱好释然,责任驱动。走近苗山镇南古德范村民间传说搜集整理人——— 张章,古朴典雅的院落、古老的采访机、磁带,一个个符号记录着他奋斗的痕迹。

“小的时候,奶奶给我讲故事,她特别会讲,爸爸也讲。这给我养成了听故事、写故事的习惯。”说起搜集民间文学故事的起源,张章老人娓娓道来。

被分配到家乡的小学教书后,张章如同进山寻宝一样,走乡串村,寻访一个个隐在民间的“故事篓子”,用执著和耐心打开他们的门,捡拾一个个故事,把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收集起来。张章因此赢得了一个美名———莱芜的“蒲松龄”。

1957年,张章写了一篇散文《故乡的夜晚》投寄到《山东青年报》,隔了不长时间,他收到了刊有自己作品的样报。自此,他的业余文艺创作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相继在报刊发表,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后来,张章被省文联推荐到泰安戏曲编导组,搜集整理泰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对外宣传泰山,一干就是十几年。他走遍了泰山上下,四周村舍,行程上千公里,访问了一百多位老山民,搜集了无文字记载的民间口头文学资料几十万字。

《大众日报》刊发了他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姊妹松》;《农村大众》报为他开设了“泰山风物传说”专栏,连载他搜集整理的泰山风物传说;其作品《泰山石敢当》、《岱宗坊》、《姊妹松》、《泰山神碗》、《泰山显真草》等泰山故事获“1979—1982山东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

退休后的张章回到故乡,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沐浴着清秀的空气,与大山里的乡亲拉呱聊天,为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奉献着余热。先后整理出版了《泰山石敢当》、《鲁中民间故事选》、《拉呱九十九》等民间故事集。今年,他又整理出版了《张道一借皇粮》一书。

说起《张道一借皇粮》一书,张章感慨地说:“张道一在顺治年间中过进士,曾出任过山西平阳推官,又因为官名声好,后来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随驾员外郎,还担任过山西提学道按察司副使,提都学政。他个性坦率,不拘俗礼,是一位以诙谐幽默出名的读书人。在许多故事和传说中,当地人都称之为‘张闹玄\’。”

看着张章老人满头银发,听着他有条有理、思路清新的言谈话语,字里行间尽显老人的担心: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健壮,自己所掌握的那些上百万计的民间资料能否整理出来,尽可能多地留给国家,留给民族,留给后人呢?“我不为名,不图利,只想把我知道的故事留给后人,传给后人。”张章对民间文学痴爱程度溢于言表。 

新闻推荐

40米高空的坚守

□本报记者 张茜 通讯员 苏玲玲在莱芜市的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现场,活跃着3个年已不惑的“老大哥”,他们承担起了全市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的重任,平均每年要监测500家次以上,报出监测数据13000...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