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张照片,跋涉5000里去支教 志愿者夫妇李强张春霞:愿激活每个人内心爱的种子
本报记者于悦
实习生赵晓彤
公益梦
20年前就已种下
这几天,在泰安肥城,李强和张春霞夫妻俩正忙着走访当地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关爱计划”是两人共同成立的肥城市爱心公益协会的项目之一。“除了在假期要组织支教,提高孩子们的文化水平之外,平时还要开设艺术课程,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张春霞说。
早在20年前,张春霞还在上大学时,就作为学校团委组织的“智力拥军结对”活动的一名志愿者参加了义务家教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给军人家属的孩子辅导功课。“从大学参加帮扶活动开始,我心里就一直有个公益梦,参加工作后也是很想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去帮助别人。”张春霞说。
2010年4月,张春霞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张照片:初春时节的中国西部地区,一个个八九岁的小学生,穿着破旧的衣服,踩着露出脚趾的鞋子,在泥水里艰难上学。张春霞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那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张春霞说道,和丈夫同为老师的她给两人都报上了名,加入了支教志愿者的行列。
花三天走进大山
开启夫妇俩公益路
2010年的暑假,张春霞和李强用了三天时间,经过2500多公里和徒步十几里的崎岖土路才到达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的对马小学。“这个地方让我真正明白了支教的意义和价值。”张春霞说。
对马小学一共有145个学生,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一次家访经历让她至今记忆犹新,13岁的姑娘只有一米三高,非常瘦小。“我们爬了好久的山,在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的羊肠小道上走了近一个小时,经历了这样的艰辛,打心眼里为孩子难过。”
而看到女孩家的光景,更让张春霞和李强震惊,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父亲是跛子,母亲前不久病逝了,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三个大人全都光着脚板。“一张简单的床,上面铺着稻草,还有吃饭的灶台和桌子、两个破柜子,除此之外家里没有任何东西。”
支教开启了夫妻俩的公益之路,从贵州回来后,2011年到2014年,张春霞夫妇俩又陆续赶赴甘肃、青海、宁夏三省的贫困地区支教,支教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与留守乡村的孤独,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家乡的很多孩子同样身陷困境之中。
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后,他们感觉到集合众人的力量,才能汇聚起爱的海洋。2014年,夫妻俩一起建立肥城爱心公益协会,不但积极关爱儿童,还组织爱心超市、爱心助学、爱心基金等6个项目。“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们所做的就是激活这一颗颗爱的种子。”张春霞说。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2日讯(通讯员张华孙振鲁)自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肥城市地税局紧紧围绕省市局绩效管理工作重点,按照“指标体系精准化、绩效培训常态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日常运转规范化”的工作目标,坚持...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