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肥城建起泰安首家救助中心,近6万人纳入动态管理系统 为困难群体编织立体救助网

泰安日报 2014-03-03 16:35 大字

 

本报3月2日讯(特约记者 宋杰 李胜男)“多亏了救助中心的帮助,谢谢,谢谢……”2月26日,记者跟随肥城市困难群众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到邹凡广家里回访,邹凡广的妻子杜丽丽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感动得泣不成声。

家住高新区南仪仙村的邹凡广患脑出血,留下严重后遗症,住院、医疗花费巨大,妻子杜丽丽三级残疾,女儿正上小学,家庭十分困难。年前,邹凡广家人通过有关部门向市困难群众救助中心提出医疗救助申请,很快,邹凡广就收到了医疗救助资金2500元。

这只是该市困难群众救助中心实施便捷社会救助的众多案例之一。为加速城乡统筹,推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该市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在泰安市率先建起困难群众救助中心,编织起了一张社会救助保障网,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

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说:“我们以幸福导向引领共建共享,重点抓好以城乡低保、全民社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把老百姓都实实在在地装进‘保险箱\’。”

去年10月,肥城市启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探索运行困难群众救助中心,开通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实现了包括各镇街、高新区在内的45个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我们按全市总人口8%的比例,采集困难群众家庭基本数据信息,目前已有5.87万人纳入该系统,今后,所有救助对象都从数据库中选择。”肥城市民政局局长王宜峰对记者说。

记者在困难群众救助中心看到,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涵盖了包括民政、慈善、组织、妇联、老龄、房管等多个救助项目。据了解,系统数据库涵盖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基本属性、住房、财产等38项家庭综合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健康状况、职业、收入等39项家庭成员个人信息,按家庭月人均收入、大病支出额、家中大病成员比例、住房情况等12项指标逐条“计分”排列困难程度,最需要救助的对象分数最低,始终排在最前面,保证选择救助对象时围绕“最困难的人”进行。数据库每年集中维护一次,平时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拟救助、已救助情况可实时查询。

“社会救助工作过去存在‘两头难\’,大量困难家庭比较分散,而各部门分别承担不同的救助功能,往往会出现某些困难人群被重复救助,而部分需要被救助的市民却被遗漏的现象。”王宜峰介绍说,这一做法实现了相关救助职能部门救助信息的及时交换和共享,有效解决了救助分散、救助重复、救助遗漏、救助迟缓等问题,实现了社会救助“应救尽救”无缝隙覆盖。

“通过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中心,完善智能管理,肥城市正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统筹协调、部门联动、覆盖城乡、高效服务的大救助格局,确保困难救助‘一个都不能少\’。”王宜峰说。

新闻推荐

石横焦化 获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本报3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慧星 王波)近日,肥城石横焦化有限公司被肥城市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多年来,石横焦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