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用地流转新模式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 孙霞 通讯员吕政印)近日,记者从市畜牧部门获悉,全市有320家有从事畜禽养殖意向的农户通过与取得非耕地承包权的农户协商的方式,转租1400亩非耕地用于畜禽养殖。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养殖户的用地问题,还增加了原承包户的收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这种非耕地转租正是莱芜市养殖用地流转新模式中的一种。今年以来,市畜牧部门积极引导乡镇、村集体探索畜禽养殖用地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操作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畜禽养殖用地紧张的矛盾,加快了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
除非耕地转租方式以外,莱芜市还尝试探索了其他三种新模式。
乡镇或村集体统一调整非耕地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乡镇或村集体对原非耕地的承包权进行调整,在非耕地上统一规划养殖小区。莱城区羊里镇红岭子村统一在非耕地上规划、建设养鸭小区,年出栏肉鸭20万只,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大户承包非耕地搞多种经营。村集体对未承包利用的荒山、林地、河滩等非耕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拍卖、协商,集中流转给养殖大户搞多种经营。莱城区寨里镇韩王许村将200亩河滩、林地集中流转给该村村民韩公海,韩公海利用河滩植树造林的同时,在林下放养黑鸡,实现了生态养殖与林业生产的有机结合。
将闲置的土地承包给养殖户。村集体将闲置的旧学校、旧村委及废弃的砖瓦厂、空闲隙地承包或出让给畜禽养殖户。养殖户在空闲隙地上建设养殖场从事养殖生产。莱城区大王庄镇的王荣长利用废弃的砖瓦厂建设养鸭大棚35个,每铺出栏肉鸭7万只,年出栏40多万只,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柳尧杰 臧小池胡家泉,单从村名上看,不缺水。可以前,它偏偏就是个缺水的村。“村里的耕地土层很薄,十几公分下就是岩石。旱天土地龟裂,雨天由于水下不去,积涝成灾。老百姓喝的水更是甭提了...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