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课题研究玩转课堂

莱芜日报 2010-01-21 01:11 大字

本报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刘锦佃

2009年11月,莱城区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顺利通过了莱城区教育局的视导检查。检查组深入课堂听课13节,在最终的课堂评价时,有11节被评为优质课,这样的评定结果,在位置偏远、办学规模较小的大槐树中学尚属首次。究竟是什么方式方法快速提升了大槐树中学的课堂教学水平?除了大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外,是“课题研究”这块魔方,盘活了这里的课堂教学。

确立研究主课题,细化小课题

地处偏远山区的大槐树中学,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摆脱教学条件的困窘,学校决定真正走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路子,用课题研究来平衡目前的教学状况。每个教研组都确立了本组研究的主课题,语文组确立了“主题演讲”和“创新写作”两个课题,数学组“初中数学五段式教学研究”,英语组“山区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化学组“贴近生活的化学教学”,主课题形式不一,贴近实际。每位教师针对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再确立自己的子课题,经过“立项申请”、“方案设置”、“小组评议”等环节,最终确立了个人的研究课题内容,语文组的子课题如“自我评析在作文中的应用”、“电影艺术欣赏和小说阅读”、“课前三分钟演讲”,英语组的“山区孩子英语听力障碍成因分析和训练策略探讨”等子课题,都将主课题细化开来,增强了课题的可操作性。

课题研究重坚持,强调合作交流

实验研究全过程保持在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自然状态中,教师将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都分解在各自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课堂形式多样化,师生共同探究,老师既是解惑者又是求知者,“教”和“学”的能力在研究中不断提升;研究重坚持,求过程,日复一日,不急不躁,持之以恒;实验强调组内交流,实验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每组每周固定课题交流的时间,轮流主讲,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学”和“用”紧密结合,有效的就快速推广,滞后的立即摒弃。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老师们矢志不移地走着实验——— 交流——— 再实验——— 再交流的路,课堂教学正是在这条路上变得充盈而生动。

课题研究讲实效,注重学生评价

课题研究给全校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课堂教学一扫往日的单调枯燥,多了灵活和生动,探究和找寻当中,学生“累”并快乐着。学校对课题的结题重在看课题实施的效果,学生的学业成绩才是最好的说明,课题研究的成败,主要的评价在学生,学生有权对教师的课题成效作出评价。实践证明,大槐树中学的课题研究如百花绽放,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全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语文组教师陈秀东主持的“主题演讲”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在全校所有学科中推广应用,并最终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该课题还在全市语文教研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化学组教师焉兆东主持的“贴近生活的化学教学”课题研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承载这一课题的化学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奖,他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新闻推荐

农村学校刮起教科研“旋风”——— 莱城区第二届教科研工作会掠影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通讯员 吴其林“没想到山区学生的普通话这样好。”4月29日,在莱城区第二届教科研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会场,听到学生们的激情演讲,与会的200余名教师发出由衷的赞叹。近年来,莱城区教...

肥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