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机固废“变废为宝” 萧县试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一瞥

拂晓报 2021-11-10 11:34 大字

初冬的早晨,艳阳高照,大地铺金。在萧县青龙镇胡庄村的广袤田野中,一台台全自动多功能撒肥机来回作业。没多久,经过处理的农家肥便被均匀地撒盖在待耕的农田上。

“这些经过处理加工的农家肥,我们以大田作物每亩300-500公斤、果蔬园地每亩1000-2000公斤的标准撒到田里,不仅能使土壤疏松、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增强,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提升农产品品质。”青龙镇副镇长张厚道介绍。

今年8月起,萧县以青龙和马井两个养殖大镇为重点、其他乡镇为辅助,试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两乡镇以绿色种植两万亩为目标,以就地消纳、综合利用农家肥为主线,以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多重效益为导向,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运作方式,开启了“畜禽粪污-有机肥-农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坐落在青龙镇青龙村的安徽省耕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技术推广服务、有机肥研发生产与销售和畜禽粪便清储处理等业务的科技公司。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辆大铲车正在把加工处理好的农家肥装上车。

“镇里现有35家大中型养殖场,每天场内排放出来的粪污经过我们公司集水池收集及固液分离,对畜禽养殖污水处理达到农灌标准后直接供给本镇农副生态园施肥,产生的固粪和沼渣则经过异位发酵床无害化堆肥发酵,深加工成有机肥,再进行销售。这种一条龙式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只是目前能用上这种肥料的大多是拥有绿色品牌、无公害品牌的大中型种植户。”该公司负责人张猛说。

据介绍,为抓实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萧县今年投入100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全县试点工作的奖补;划拨800万元资金在全县范围内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种植主体,以助其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还田利用服务;划拨100万元资金用来资助使用农家肥的“五彩农业”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主体和“瓜、果、菜”标准园,以及县内具有资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全县拟示范创建粪肥使用土地10万亩以上。

“作为全县率先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乡镇,我们镇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污染少了,养殖户笑了,各村的居民乐了。”张厚道说,以前搞养殖,最头疼的就是牲畜家禽的粪便难以处理,如今有了政府补贴,这些东西都成了生产绿色食品的抢手货,而且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带动下,全镇的养殖业逐渐发展成生态养殖,养殖户富了,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了。

在青龙镇一条无名的清澈小河边,镇宣传委员郑元柳感慨地说:“没推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以前,村里水冲式厕所的脏污只能淌进河里,搞得河边蚊蝇乱飞,臭气熏天,很难根治,如今各村都有免费收集清理化粪池的清洁工,再也不会污染村河了,河水清了,村里在河边建了凉亭、栽了花树,鸟语花香,杨柳依依,环境优美,村民休闲娱乐,非常惬意。”

“最重要的是,来年这期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完成后,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将完全凸显出来,各镇也将培育壮大一批可以自主收集处理粪污并将其绿色还田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主体,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一套完整模式,从而引导畜牧业由简单粗放向循环高效转型,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张厚道说。 

张祖北

新闻推荐

萧县新庄法庭规范化管理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本报讯长期以来,萧县人民法院新庄法庭通过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式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努力增加人民群众...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