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正德馨艺精 追记著名艺术家吴燃先生□李鹏

拂晓报 2020-07-22 10:15 大字

7月13日,我突然从微信上看到,萧县籍著名艺术家吴燃先生因病离我们而去。噩耗传来,萧县艺术界无不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与先生相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他正值下放到原籍萧县之时。1975年春季,萧县文化部门在当时的刘套公社马场大队举办为期一个多月文学创作培训班和美术创作培训班,刚高中毕业的我有幸参加文学培训。休息之时,我出于好奇,跑到美术班听吴燃先生授课。清楚地记得,他讲绘画创作理念首先要深入生活。在池塘边、柳树下、田头上,他学农村老太太盘头、静脸;学小姑娘掐卡子、追逐嬉戏;学老汉晒太阳、抽旱烟,无不入情入理,惟妙惟肖。动作的娴熟技艺,是他创作的灵感的源泉。现在想起来,先生如果不那么深入生活,不那么细致观察,不那么深刻领悟,作画怎么能那么形象逼真,入木三分?怎么创作出那么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无不喜爱的艺术精品?此后,我写新闻报道10年,每篇稿件的创作,无不迈开双脚深入一线采访,从不道听途说,这都是受先生的感染、影响和教诲。

吴燃先生在萧县7年多,期间,我常受先生教诲。先生热爱生活,热爱农村,热爱家乡,恢复工作后,还经常千里迢迢回乡小住,因此,能常听他讲述人生,讲述创作道路,讲述艺术见解。先生说,他的绘画题材,大多来自农村,来自他的观察和体验。因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不仅十分熟悉,而且深深热爱。像老井、碾盘、禾场、村路、渡船、驴驼,以及放牧、晚归、汲水、裹足等等,这些看似最为平凡的事和物,由于和童年的故乡联系在一起,遂使先生魂牵梦绕,痴情难忘,反复吟咏,一画再画。先生的这一片童心,这一片对故乡的山水草木、人物鸟兽的真情挚爱,就使得这些最最平凡的事物,成为最能叩动观者心弦的和永远难忘的艺术题材。

一次,我得知先生回乡探亲,便前去拜访。谈起深入生活,先生顿时来了精神,他说,从上世纪50年代,他就背起画夹,跋山涉水,去生活中寻觅美的踪迹;彩霞满天的黄昏,他赤脚漫步在退潮的海滩,身后留下长长的脚印;风吹草低的原野,他依着羊圈的栅栏,看蒙古包后月亮冉冉升起;水乡芦苇萧萧,他看船舷把水切出道道波纹,听少男少女在船头窃窃私语……他感慨生活如最美的酒,令人沉醉;像闪光的诗篇,令人炫目。谈到他的作品,他说,一个构思的形成,既有直接的生活体验,也有往事的追溯,还有一种不可言状的骤然灵感。生活的积累,美的叠印,组成生活的宝库。银幕上的某个镜头,一句诗的境界,某一小说的情结,都会使他突然迸发出一点点启示,一道闪光,把灵魂的火花点燃,把丰富的然而早已沉睡在记忆中的印象唤醒,使美得到升华。艺术萌芽的产生,像一股清泉的涌出,是无数细流渗透汇集的结果。先生的真知灼见,令我终生受益。

先生十分关心家乡建设,尤其是关心家乡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2014年夏季,萧县美协请他为中青年书画家及爱好者授课,他不顾炎热酷暑,挥汗如雨,为大家讲授写生和构图,现场解答学员咨询。2015年,我们萧县书画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张广友和我一起就萧县书画艺术研究会发展方向和内部刊物的编排等问题前去请教,先生就当前的文化艺术走向,如何“三贴近”,如何反映时代,刊物如何办出特色等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当我提出为我们刊物和我个人的书画摄影展览题词时,他爽朗应允。两天后,电话通知我去取。先生对家乡的情感,对后学的偏爱,令人钦佩和难忘!

如今,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犹存,他的谆谆教诲常在,他的绘画艺术作品永传,他的艺术思想光辉长留人间。

新闻推荐

品魅力文化 尝舌尖美食 萧县伏羊美食文化节“开锅”迎客

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撒上一把碧绿清香的香菜,一口鲜美在舌尖缠绕,驱走了黄梅天的阴湿,这便是萧县“伏羊节”特有的美味。在萧县...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