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收获满满幸福

安徽日报 2018-04-27 10:21 大字

本报记者 何雪峰

阳春三月,芦笋采收正当时。4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萧县杜楼镇郝新庄村,只见大片嫩绿的芦笋已长到拇指粗。村头田野里,数十名贫困户挎着篮子在剪芦笋。 “俺身体多病,重体力活、技术活都干不了,剪芦笋最适合俺。 ”说起每天70多元报酬的新工作,74岁的贫困户孟彩华美滋滋的。

近年来,萧县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模式,在郝新庄村成立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聘用60多名贫困户务工,帮助他们快速脱贫。合作社还引导贫困户用产业扶贫资金参与入股,平均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实现稳定、持续脱贫。68岁的贫困户郝朝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流转两亩地每年收租金1600元,扶贫资金入股每年分红1000元,每年务工可获报酬25000多元,全年收入总计28000元。 “俺家去年一举脱贫,今年还有了一笔存款哩! ”郝朝正满脸喜悦。

借助产业扶贫政策,萧县白土镇白土村残疾贫困户朱小辉不仅摘掉“穷帽”,还当上老板,带动“穷乡亲”共同致富。

记者走进辉升养殖家庭农场,只见农场主朱小辉正指导两名贫困户科学养猪。“2015年只有一头种猪,去年发展到存栏120多头猪。现在每年纯利润7万元左右。 ”朱小辉自豪地说。

“要是没有扶贫干部的激励,我走不到今天。 ”朱小辉感慨。几年前,他因病债台高筑,妻子不堪重负而离婚,留下两个孩子由他抚养。 “那段时间,我整日不是喝酒,就是蒙头大睡,完全失去生活信心。 ”朱小辉说。为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镇村干部一趟趟上门做工作,并为他申请到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帮他建了猪舍,购买了一头种猪,引导他走上创业路。 “种猪头一年就繁殖了50头小猪,卖猪钱基本清偿了债务。 ”朱小辉从此看到了希望。今年,家庭农场流转了26亩地,开展“种玉米—养猪—猪粪肥地”循环农业。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推进教育扶贫,让贫困学生获得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萧县探索了一整套创新模式。

在萧县杜楼镇朱解庄村贫困户解明亮家的小院里,记者看到温馨一幕:萧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陈静手把手教解明亮12岁的儿子童童认识物品、辨别颜色。童童是智力残疾人,为了让童童获得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萧县特殊教育学校派出老师义务“送教上门”。一年下来,童童已能收拾日常物品,还会开关电视机。

据萧县扶贫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萧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全覆盖,共发放资金2328.66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9855人,其中,大学生助学贷款“1+23”模式受到省政府表扬。

萧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比例超过50%,健康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为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近年来,在省“351”“180”政策的基础上,萧县执行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合规费用全额兜底保障和“190”补充医保政策。2017年,萧县贫困人口 “一站式”结算916339人次,综合补偿比达到98.29%,位居全省前列。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萧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9.64万户21.29万人,降至2017年底的2.458万户4.4212万人,贫困村由87个降至30个,贫困发生率由16.97%降至3.52%。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安徽省深度贫困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交出崭新答卷。

新闻推荐

少年犯下人命案二十年后落法网

4月11日晚,萧县警方辗转山西、江苏等地,成功将杀人潜逃了近20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经查,1999年农历八月十五,李某的婶子因琐事与李某的奶奶发生争吵,李某气不过,用水果刀将其婶子杀死。案发后,...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