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村生态脱贫闯新路
“过去在山坡上栽红芋、种芝麻,一年到头只见流汗,不见进钱,累死累活一亩地一年只能收入200多元。这几年,俺在山坡上栽桃、种杏建果园,家庭收入就像过夜的竹笋——眼看往上涨。”7月9日上午,埇桥区夹沟镇草场村农民武能用站在自家的果园里自豪地说。
草场村位于埇桥区、萧县、濉溪县交界处,过去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转机从2006年开始,草场村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利时机,广大干部群众认准了生态脱贫这条路。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一座山一座山的丈量山林面积,一片一片论证栽植树种,一户一户划界林地,统筹种植大樱桃、太阳杏、软籽石榴等十大果品。
武能用的6亩果园坐落在鱼山角下西侧,栽有2亩樱桃、2亩太阳杏和2亩石榴。“5月卖樱桃,6月卖黄杏,8月卖黄桃,再过一个多月,俺这石榴也能上市,现在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果子卖,月月腰包都进钱。”武能用说,过去俺也种植过不少果树,基本上不管理,都是南山放驴——随它去。只见开花不见结果,既使树上挂了几个果子,也都是病果、裂果,甚至连功夫钱也收不回来,现在实行科学管理和以前大不一样。
草场村实行的中低产林改造让武能用等农户受益匪浅。这几年草场村将600多亩黄桃嫁接改造成美国黑桃,售价一下提高了3倍以上,将过去的5000多棵传统樱桃树改造成耐病、耐旱、耐储、耐运的厚皮大樱桃,只此2项,全村每年就能增收20多万元,并规划实施了桃、杏、石榴等6个采摘园区。
结合生态脱贫,草场村还在家前园后开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小竹园、小生态“五小建设”。
在草场村采访,无论是村道旁、溪水边,还是房前屋后,那些大大小小、品种各异的红花绿草会让你沉浸在“车在树中行,人在画中游”意境。去年全村旅游收入超过50万元,人均收入近9000元,甩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
郑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萧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计生特扶民生工程工作,确保特扶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加大经济扶助力度。在国家和省、市特扶资金标准的基础上,县财政出资对特扶金再提标,独生子...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