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桃花源 理想的天堂朱陈村考证
安史之乱的浊浪,淹没了“开天盛世”的歌舞升平;渔阳鼙鼓,震碎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诗句)的盛唐小康。唐王朝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宝塔尖上滚落下来。唐肃宗李亨的“中兴”,并未挽回唐王朝的颓运,宦官干政,藩镇割据,战乱频繁。造成了民有饥色、途有饿殍、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中唐乱局。白居易就生活在这个不幸的乱局中。
徐州地区混乱不堪,“悲风杀气满山河”。彭城县令白季庚(白居易之父)因力劝徐州刺史李洧脱离叛藩而归顺中央之功,被提升为徐州别驾。他把家小安顿在比较平静的州属符离县城东关——东林草堂,委托县主簿(族六侄)照看。11岁的白居易便在东林草堂安了家,与刘五(旧《宿州志》误为刘翕习,《宿县县志》已更正)等“符离五子”交往,直到32岁中举进士后。在此期间白季庚改任衢州、襄阳,白居易却常住符离生活学习。
白居易在符离的20余年中,虽曾“避难越中”、“适楚”、“经秦”(《朱陈村》诗摘,下同),“东西不暂住,往来若浮云”,但仍以东林草堂为家,与刘五等石桥步月,草堂共被,睢水钓红鲤,陴湖观白鹭,流沟赋古松,朱陈村访民情……欢会雅集,诗酒盘桓。尤其是朱陈村,青山环绕,苍苍林木似墨绿的屏障;绿水萦回,漫漫杏花如菲红的轻云。且民风淳朴,人们乐业,给诗人极大的心灵震撼,不禁激情澎湃援笔歌颂:
山村“去县百余里”的僻远地利,“桑麻青氛氲”的优美环境,“梭杼声札札、牛驴走纷纷”的勃勃生机,“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古朴天然,“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的安闲与淳朴民风,无不令诗人神往;“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是乱世人的梦想;“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更是农民的天堂生活;“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的浓浓亲情,村民“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的幸福闲逸,令诗人向往;“坟墓多绕村”人们生死相安相依……
白居易赋朱陈村的初衷是什么?这要从他“世代居官业儒”的家风和思想根源来阐述,即其思想虽然是儒、释、道杂糅,但主导、主体是儒,即所谓“奉儒守官”:其高祖白建、曾祖白温(都官居郎中)、祖父白鍠(巩县县令)、父亲白季庚及叔伯兄弟,大都深受儒学熏陶而身居官场。儒家的主导思想是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克己复礼为仁”(孔子);“仁者,爱人”(孟子)。白居易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仁者胸怀,而中唐的社会动乱纷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就会希望有“县远官事少”的平静生活;当“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时,见到远离战乱纷争、生活安定闲逸的康乐山村,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理想,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因此,可以说《朱陈村》诗所描绘的画面,就是白居易理想中的“桃花源”,儒家的“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大同》)的最高境界。所以也就禁不住从内心发出呼喊:“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关于朱陈村有两个值得加以说明的、饶有兴味的问题:一、现实中的宿州辖地有没有这个村?二、如果有,在哪里?
半个世纪前,有人说《朱陈村》是白居易的理想诗,是乌托邦,未必实有其村;可是因为首句是“徐州古丰县”,所以丰县认为是其北部的赵庄附近的朱庄、陈庄两个村。但无山无涧的一马平川地里的两个村,徐州文化考察组无人认同;萧县的“朱陈”有山有涧,可考证出来的是朱圩子、陈庄(极有可能是被迫从改名草场的朱陈村迁出而定居的)和杏园三个村,与“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不合。上世纪80年代,《宿县县志》编纂办公室同仁研讨并实地考察,就传说地物(唐槐)地貌(山凹)和遗迹(场地)沿革(唐代朱陈大村,明代燕王朱棣的军马草料场,中间晚唐赵德元画《朱陈村嫁娶图》,北宋苏东坡写《朱陈村》诗)等,肯定在夹沟公社群山中草场村,且已为多数人所认同,并为《徐文化研究》所采信。
当然,作为白居易理想中的胜境,《朱陈村》也不可能只是一幅写生画,而是他“重民”思想的具象化,其关注民生病痛、省徭役、薄赋敛、使民休养生息、救民于水火之中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充盈地蕴含在诗句的字里行间。
今天,白居易所期盼的康乐生活,已在华夏大地实现,到处春风拂煦、桃花红雨、燕舞莺歌,神州处处桃花源!“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朱陈村》);“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句)的和谐幸福人间,已经展现在眼前。白居易在天之灵如有知,他一定会舒心地开怀大笑吧!
【附《朱陈村》原诗】
朱陈村
(唐代)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文/彭杰杨存良图/武正彪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萧县纪委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早”“快”“小”上下功夫,把“四种形态”贯彻落实到监督执纪的全过程、各方面,并取得了积极效果。在抓“早”上下功夫,加强廉政教育早...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