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寨镇协议赡养助力贫困老人脱贫

拂晓报 2017-05-24 16:20 大字

本报讯 “通过签订赡养协议,儿女们比以前看望得勤了,更孝顺了,俺的收入也更稳定了。”近日,萧县王寨镇郝洼村七旬贫困老人孙堂宗拿着一份赡养协议,满脸幸福。

这份红色赡养协议对贫困户子女应履行的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义务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协议要求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每月看望或电话联系不少于4次;每月缴纳赡养费100元至200元,确保每位老年人每年个人收入、子女赡养收入等总收入不低于4500元,等等。

今年3月,王寨镇将弘扬孝道文化与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推动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新方法,确保贫困户老人实现脱贫、安度晚年。该镇郝洼村第一书记张盈贤介绍,他们村试行60岁以上贫困户老人与子女双方自愿签订赡养协议,实施外部帮扶和家庭赡养相结合的脱贫路径。签订赡养协议后,村委会负责督促落实,村民公开监督,保证协议履行到位。

老年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而贫困户老人因年龄、身体、技能等各种原因,脱贫难度大。郝洼村60周岁以上贫困老年人有31户,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据张盈贤介绍:“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出现了‘干部埋头干、子女站着看\’的情况。极少数贫困户老人的子女,把脱贫的责任完全推向政府,甚至连基本的赡养义务也不履行。”要脱贫,单纯依靠政府兜底远远不够,必须把子女的赡养义务充分发挥出来。赡养协议签订后,子女把赡养费用直接打卡发给老人,老人对费用进行自由支配。截至3月下旬,郝洼村大部分贫困户老人的子女已经签订了赡养协议,个别在外地的子女也承诺尽快完成协议签订事宜。

萧县扶贫办主任李红玲说:“赡养协议既让贫困老人脱贫有了保障,又弘扬了孝道文化。孝敬老人公开、透明,让孝顺的人脸上有光,让不孝敬的人无处躲藏。郝洼村试点效果较好,下一步要向全县推广。”(本报记者 张化云 通讯员 王磊)

采访扎记  

萧县自古注重孝道文化,“鞭打芦花车牛返村”的村名就来源于闵子芦衣顺母的故事,颂扬的正是孝文化。在全市的脱贫攻坚中,老年贫困人口比例较大,这部分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能力弱、脱贫能力差,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各级政府着力不少收效不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老年人有子女,子女有赡养能力,却没有尽到法定的赡养义务,出现了“干部埋头干、子女站着看”的怪象。萧县王寨镇通过签订赡养协议,用村规民约的形式规范赡养行为,有效解决了有子女的老年贫困人口脱贫难的问题,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值得借鉴。

新闻推荐

关于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转办第十六批涉及宿州市来电信访投诉问题办理情况的报告

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转办群众来电信访投诉问题办理工作启动后,宿州市对照中环督皖联组〔2017〕9号通知要求,及时下发《关于及时办理反馈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投诉问题的通知》,并召开中央...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