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赵猛,“三省之道”见证奉献的青春

拂晓报 2017-04-28 22:41 大字
赵猛张忠义

每当人们美美地享受假期的时候,有一群人还在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他们行走在保障平安祥和的第一线,为群众营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他们就是人民警察。

近年来,宿州市公安系统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他们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非凡的人生,凝聚着奋发向上的力量。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宿州公安先进典型人物,走近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感受其中打动人心的点点滴滴。

劳模,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荣誉,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褒扬,但对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三中队的赵猛来说,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劳模,已经成为他奉献在交通一线的青春见证。

赵猛一直留着一张泛黄的准考证,那是2006年的冬天,他怀着满腔热血,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了全省招警考试,光荣地成为一名孩提时代最敬仰的人民警察。

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严格执法,勤奋踏实,始终坚守在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荣获了许许多多的荣誉。

面对荣誉,他一直保持警醒,怎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肯定,该怎样才能让荣誉转化成不竭的动力?为此,赵猛把他的微信昵称改成了“一日三省”。

一省身为交通警察,是否精通公安交管业务,尽心尽力确保道路平安顺畅。平安是父母的寄托,是妻儿的牵挂,是朋友的祝福,交通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赵猛深知如此,为此他努力做工作中的有心人,潜心自学,刻苦钻研,通过多年实践磨炼和经验积累,总结出了交警“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早”,早发现;“一晚”,晚下班;“一勤”,勤巡逻;“一访”,做家访;“一重点”,把学校、客运企业及有车单位作为重点管理对象。“五个一”工作法一经推出,便被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采纳,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二省身为人民卫士,是否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热心为民排忧解难。赵猛所负责的火车站岗点位于主城区核心位置,人流、车流汇聚,特别是非法营运三轮车的治理,更是工作的难点。为彻底根治非法营运三轮车,他和同事们坚持大力宣传教育,昼夜巡查监管,管疏结合,成效显著。工作完成了,他却陷入沉思。“这些非法营运的车主失去了经济来源,今后如何维持家庭生活?”,“对确有生活困难的非法营运三轮车主能袖手旁观吗?”

在非法营运三轮车治理过程中,赵猛结识了非法营运车主吴振红、王大富、谢莉三人,经了解,这三个家庭十分困难,迫于生活压力,无奈干起了非法运营三轮车。去年年末,赵猛带着米、面、油到吴振红家探望,一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潮湿和霉气,昏暗的日光灯下,几乎没有一件家具,破旧的饭桌上摆放着一小盘干瘪的咸菜。那一刻,他内心五味杂陈。解决他们生活困难,成为赵猛最想要做的事情。由于他们年龄偏大,又没有文化,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在是不容易,但赵猛一直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时间地调查走访,最终赵猛联系到一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多次登门联系推荐,成功帮助他们就业转岗。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三位车主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吴振红拉着赵猛的手动情地说:“赵警官,非常感谢你给我找了这份工作,让我们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一定好好工作,不给你脸上抹黑”。

三省身为执法人员,是否弘扬正气、规范执法。交警作为高风险、高压力的特殊警种,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会遭到当事人的曲解,善意的劝导和正常执法换来的常常却是交通参与者的恶语相向,甚至还会受到恐吓。赵猛清楚地记得,去年10月4日晚上9点多钟,他在辖区内巡查,发现一辆白色临牌轿车走走停停,形迹十分可疑,出于职业敏感,便果断上前盘查。当他拉开驾驶室车门的那一刻,一股浓浓的酒味扑面而来,赵猛随即拿出酒精测试仪对驾驶人进行测试。但是,这名驾驶人不仅不配合,还对赵猛恶语相向:“你敢来查我,我看你不想干了”,并打电话搬来救兵。两分钟后,四五个染着黄头发的的青年人,气势汹汹地试图强行将驾驶员带走。赵猛见状立即阻止,并严厉警告他们:“你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邪不压正,几经周折,这名驾驶员最终承认自己没有机动车驾驶证并酒后驾驶机动车,随后中队对其做出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

赵猛坚信,大多数群众是懂道理的,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公正执法,最终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张忠义,“老骥伏枥”抓逃37名

57岁,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但身为安徽省公安厅刑侦专家组成员、宿州市公安局刑侦专家组长、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的张忠义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在满负荷运转。

今年1月,张忠义已经研判出潜逃15年以上的命案在逃人员6名,其他在逃人员8名。研判出线索后,他还和民警一起,赶赴外地实施抓捕,南来北往,风餐露宿。

“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面对他人的询问,张忠义给出的答案只有一句话:“因为我热爱刑侦工作。”

一切源于热爱。张忠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台电脑,这就是他破案的利器。这两台电脑可不简单,存放着他多年来构建的数据库以及自掏腰包购买的各种系统软件。“所有在逃人员的成功比对,就是在这两台电脑上完成的。”张忠义说道。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中午不回家,困的时候就在沙发上打个盹儿,晚上经常工作到深更半夜。许多负案在逃人员潜逃时间久远,不与家人联系,在海量数据中,寻找他们犹如大海捞针,这就需要投入百倍的精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通过各种信息的比对碰撞,张忠义坚持不懈地寻找关键点和突破口,“有的人一旦错过,就会功亏一篑,很难再找回来。”多少次,夜深人静,万家灯火已经灭去时,张忠义的窗台依然透露出亮光。

“留给我的工作时间不多了,我要在退休之前多做一点事情。”近年来,张忠义亲自研判并组织抓获的命案在逃人员已经达到37名,他还先后帮助其他省市研判出多名命案在逃人员。

从破案能手到技术达人,38年从警生涯,张忠义一直从事着刑侦工作,先后组织指挥和参与侦破了一大批大要案件。

在这些大要案件侦破过程中,张忠义的作用不可或缺。说起他对案件的敏锐判断,他说这都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习。除了平时的自学,张忠义还向国内刑事技术、预审、犯罪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学习,遇到疑难案件经常向他们请教。最近,通过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了解到山东民警林宇辉在模拟画像上技术高超后,张忠义多方打听,终于要来了林宇辉的微信,加好友学习请教。

“大数据时代来了,破案思路和手段的巨变需要关联各种有效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合成研判作战。”张忠义继续补课充电,在追捕在逃人员的行动中,他自己总结了一套技战法,有效提升了追捕的命中率,目前这一技战法已经在安徽全省推广,收到了不错的实战效果。对新技术的学习,张忠义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不感到疲倦,也不觉得乏味。为了高效处理照片,张忠义还找来了十几种软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可以把图像处理清晰,为破案追逃提供了便利。现在,57岁的张忠义俨然成为一名技术达人。

要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张忠义的老家在吉林,在宿州生活了30多年,说话谈吐还依然保留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他身材魁梧,腰板挺直,站在他跟前,给人一种正义凛然的感觉。“有些受害家庭惨不忍睹,这种场合见得太多,不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作为一名刑警,从内心上说不过去。既然当刑警,就要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多破案。”

2014年冬,萧县农村连续发生入室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没有偷到东西后,竟然疯狂放火烧了村民的住宅。时任萧县公安局副局长的张忠义带人去案发现场勘查时,看到一家老少三辈站在寒风中,望着被点燃的房屋欲哭无泪时,内心很不是滋味。见到民警来到村子里,村民们齐上前诉苦,“感觉像被戳了脊梁骨。”回忆至此,张忠义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随后,张忠义立即组织民警成立专案组,对此类案件进行串并分析研判,从现场的蛛丝马迹和作案手段入手,最终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不到两个月,就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案子破了,朴实的老百姓买了很多鞭炮到公安局门口放,那一刻,很感动、很满足。”

(孙勤)

新闻推荐

萧县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开局良好

本报讯今年伊始,萧县按照“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的工作思路,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86个,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8家、安排25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实现了就业扶持...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