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红石榴高高挂 □毕子祥

滁州日报 2016-12-15 00:00 大字

[摘要] 大红石榴高高挂 □毕子祥

在我的家乡——皖东,居家常植的果树有桃树、柿树、杏树。而石榴树则少见,偶有,主人也是把它视作花卉,如月季、美人蕉、太阳花一般,装点居住环境和心情的——至于石榴的味道记忆,自然不太鲜明;对石榴的印象也就停留在郭沫若的那个“透明光嫩的皓齿”词组以及红艳似火的花朵上。

俗话说:萧县葡萄砀山梨,怀远石榴红到皮。今年十月有幸在十天之内两赴怀远,并且都去了石榴园。到这里,方发现石榴才是这片大地真正的主角。

第一次,应友人之约。友人安排接待程序是上午爬涂山,下午摘石榴。涂山乃“禹会诸侯”之地,山上的建筑与景观大多与大禹以及他的妻子涂山氏有关。虽然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亲临生发之地,感慨钦佩之情还是不同于往昔!他成功治水的功勋,如文明之树结出的一枚硕果。

午餐后,友人驱车引领,把我们一行带至一处较为偏远的山村。庄子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层递向上,如一支渐趋高昂的进行曲。每家每户,院墙内外,全是挂满大红果实的石榴树,给人以红红火火喜庆之感。石榴之乡,果然名副其实。崎岖的山路两侧全是成片的石榴林,树上挂满石榴,树下落满石榴。步行六七百米,我们来到山腰上一处石榴园,预约好了的园主一家已在此等候。一树树坠弯枝杈的火红石榴让人顿时心生欢喜。摘石榴,吃石榴,拍石榴,唱石榴,大家乐不可支,火火的石榴红在心头、面颊、歌声中漾开。起初,大伙只取红的程度较高的采摘,以为红得愈盛熟得愈透,园主笑着纠正了我们这个认识偏差。原来,怀远石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花红实,另一类是白花白实。园主说现在色呈青黄白的,和红色的一样,都已熟稔,不过倘若拥享最佳口感,得等到下霜时节,因为怀远的石榴到那时糖分最为充足。我们一边品尝甘美多汁的石榴——清代的贡果,一边和园主攀谈着。我感觉满树红彤彤的石榴,如正直壮年的园主一般,结实,拙扑,热情,善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园主应该是一百二十七万怀远人的代表。

怀远,地处淮北大平原南部,土地肥沃,宜于耕作;淮河、涡河、芡河、北淝河、珪河、茨淮新河于此交汇成网,水系发达,水源丰沛;荆涂二山隔淮相望,山水相依,景色秀美。怀远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双墩遗址的发掘把中华文明史提升至七千年前。那个朴拙而神秘的小陶人头像,已成为这片土地的文明符号。“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屈原在诗中记载了四千多年前大禹与涂山女于此生发的爱情,桑林可以见证。具有显著过渡性特点的怀远话被语言学家称为中国方言中的活化石。享有东方芭蕾美誉的怀远花鼓,热烈欢快,强劲的鼓点声中,受众亢奋不已的心跳,如狂风中剧烈颤动的火红石榴。打这片热土走出去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大禹、启、卞和、桓温、常遇春、宋玉琳、程良、马文波、杨明、张本仁……以石榴般的火红热情,把中华文明的接力棒一棒棒传递下去,从过去到当下;把怀远的美名传播出去,由海内到海外。望着满树的累累石榴,我在想,它们岂止是植物的果实,更是这片热土孕育出的文明硕果,有如雷霆万钧,持久滚动、回响在江淮大地!

临行时,友人送我们一人一箱石榴。如火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仿佛回到石榴花开的夏季。

十月中旬,“安徽省地方刊物主编会议暨全省作家看怀远”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文友一百余人汇聚于此。会议议程有一项是参观石榴园。这个主题的会议已坚持举办多年,文友之间大多熟悉得宛如同一棵石榴树上的树叶。参观石榴园是在一个下午,彼时,秋雨淅沥,但丝毫没有浇熄大家的游兴。作家们秉伞而入,面对满树、满园的石榴,皖南的朋友不时发出惊呼——他们在家乡哪见过如此多、如此壮观的石榴!大伙儿尽情品尝,甘美的滋味入胃入心,继而升华为不绝的赞美。

短时间内再入石榴园,火红的石榴对我的视觉、情愫有着更加强烈的冲击力。大红石榴高高挂。石榴,不仅仅是石榴,更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迸发出的热情、激情与豪情。

新闻推荐

20万斤鱼一夜“翻了肚”塘主悬赏10万寻找“下毒人”

塘主悬赏10万寻找“下毒人”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