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风汉韵润民心——萧县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拂晓报 2016-10-25 22:08 大字

传统曲艺《渔鼓道情》继入选国家第三批非遗项目名录之后,近日又在全省首届民俗文化节中获得演出类一等奖,现代戏《浩然长歌》在省第九届艺术节调演中获得编剧、演员、作曲三个一等奖,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以闵子骞为原型,反映孝善文化的传统古装戏《鞭打芦花》,近期被指定参加全省优秀戏曲调演,在之前的巡回演出中,该剧“一流的编排,一流的舞美,一流的表演,一流的效果”,让观众看后纷纷赞不绝口。

自2010年以来,萧县先后编排了12台大型歌舞剧,社会反响热烈。这一张张文化新名片彰显了萧县在绿色崛起中着力丰富群众精神食粮的理念,成为助推萧县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拳头产品。

抓传承促创新 打造文化知名品牌

国庆长假的一个傍晚,萧县龙湖公园的湖面回廊上,数十位老者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县文化馆馆长周光明说,萧县坚持打造以文化活动阵地在线与文化数字网络在线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文化在线”,力求形成双线多元化服务机制,逐步实现服务的全义务、全覆盖、全方位。

如今的萧县城乡,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享受众多文化发展的新成果。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更着眼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体现引领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

萧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高杨介绍,萧县具有独特的汉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这是全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要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萧县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文化品牌。

自2008年实施“萧县文艺创作繁荣工程”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扶持舞台艺术创作,精品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丰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革命文化、丰盈的生态文化,是萧县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萧县文化人整合资源,传承创新,形成了以少儿舞蹈、古装戏曲、现代歌舞、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系列品牌。以《渔鼓道情》、《鞭打芦花》、《浩然长歌》等为代表的40多件作品在国内重大文艺比赛中获奖。

办文化惠民实事 重点在贴近民众

走进新庄镇肥庄村综合文化大院,宽敞明亮的大楼里,阅览室、电脑室、培训室、影视室、健身室标牌清晰,设施齐全。村民李乐亚感慨不已:“过去很多村民是盯着电视看、围着桌子转(打麻将)。如今有了文化大院,看书、下棋、上网,还可以学跳舞、练字,日子越过越有味道。”

萧县是农业大县,对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广大农民来说,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精神生活比较单一,“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愿望十分强烈。

“只注重上奖台摘金夺银,只注重形式上轰轰烈烈,满足不了群众的真实需求。”萧县文化局局长朱雪峰说,萧县把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实实在在地放在百姓身上,努力为群众谋求更多的文化权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始终坚持“三个倾斜”,即重大资金向基层倾斜、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文化服务向农民倾斜,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萧县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一大批新的公共文化设施,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民生工程。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是萧县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2008年开始,萧县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民生工程,目前建成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400多个文化活动大院,实现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从2008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共为萧县文化建设投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各乡镇也大幅度增加了文化建设的投入。在源头活水滋润下,萧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在城市,10分钟文化圈遍布社区;在农村,一个乡村至少拥有一个350平方米面积的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高水平、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涵盖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助力发展 龙城大地绿色崛起

“到萧县了解文化建设就是了解经济建设。”萧县县长韩维礼说,“很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说到底就是个文化问题。”

农民摄影、农民版画、农民唢呐、妇女剪纸等特色文化品牌,让萧县获得“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一系列殊荣。

“打架赌博的少了,正经创业的多了”。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创造性地把产业发展的“一村一品”与文化发展的“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紧抓文化建设,利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引导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向有序、有组织、促和谐的方向发展,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经济良性互动。

在萧县,各级党委政府真抓实干,把文化建设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萧县县长韩维礼说,“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像抓交通、城建等重大基础设施一样抓好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像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一样推动文化产业改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着力建设文化强县”。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富民强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萧县发展新引擎。萧县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保护经费,加强对各级文化、革命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加大旅游建设的规划投入和升级改造,去年,萧县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亿元。全县有5000人直接从事文化旅游工作,3万人间接因旅游实现就业。  杨文亚

新闻推荐

祖爱民笔名霄汉萧县人师从孔小瑜欧阳南荪刘惠民诸先生

祖爱民笔名霄汉,萧县人。师从孔小瑜、欧阳南荪、刘惠民诸先生。现任宿州市画院副院长、萧县书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日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山水、书法,...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