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留守儿童的“家里人”——记萧县大屯镇关工委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事□张浩
萧县大屯镇关工委的老人们,退而不休,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在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甘当留守儿童的“家里人”,做他们生活的保护人、成长的领路人,帮扶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当好“家里人”
大屯镇退休干部李长远原是镇人武部部长,他和徐楼村留守儿童李海燕结成帮扶对子后,便成了海燕的“家里人”。李海燕九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长期在外打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吃不好穿不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李长远帮扶她以后,把她当作自己小孙女,每个星期六的上午准时把小海燕接到自己家里过双休日,让老伴给她洗澡洗头,换洗衣服,给她做好吃的改善生活,辅导她完成作业。每周一早上,李长远像送小孙女一样准时把海燕送到学校。就这样李长远风雨无阻坚持了四年,直到小学毕业,李长远又亲自把海燕送到县城虎山中学上学。李海燕的奶奶逢人就说,俺和李部长(李长远)无亲无故,对待俺孙子就像亲生一样,真是世上少见的好心人!
关 爱 送 上 门
据大屯镇关工委主任吴玉琳介绍,他们帮扶留守儿童,一是在村结对帮扶,二是入校结对帮扶。总之要把帮扶落在实处,不要“花架子”。
在大屯镇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个感人事故。任庄村留守儿童王洋洋,父母外出打工,12岁的王洋洋跟着年老多病的奶奶生活。不幸的是,父亲在外打工意外身亡,随后母亲也离家出走。王洋洋失去双亲心灵受到极大创伤,奶奶也无力关爱和管教,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他便逃学、进网吧。眼看着这孩子走下坡路。退休教师刘静波、王翠梅主动上门,了解王洋洋的各方面情况,又把王洋洋接到家中,给他炖肉、包饺子,帮他换洗衣服,并告诉进网吧与同学打架和单独下坑洗澡的危害。这让王洋洋感到母亲般的温暖。两位老教师为了给王洋洋找到母亲,骑着电动车跑了十多天,四处打听了几十个村庄,终于找到了王洋洋母亲离家出走的下落,使母子团圆,当王洋洋向母亲诉说了刘静波、王翠梅二位老人的关爱后,妈妈泣不成声,主动把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刘静波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帮扶一个人,欢乐一家人,快乐我一生。
扶在志气上
去年开学不久,镇关工委副主任宫庆超发现他的帮扶对子张海军同学身体不适,老宫带他去医院检查,发现患有白血病,宫庆超同志一方面动员全镇教师职工为张海军捐款,不到三天捐款近2万元。一方面通知张海军父母返乡,鼓励他们振奋精神,照顾好孩子战胜病魔。同时帮助他们制定家庭产业发展计划,增加经济收入,从长远着眼解决经济困难。
现在大屯镇普遍建立了由“五老”人员、行政村班子成员,在职教师参加的“三结合”关爱小组,不仅做留守儿童生活中的保护人,更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在帮扶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退休老教师李淑影,从2010年开始帮扶留守儿童李鲜,三年如一日坚持每周都把李鲜接到家里过双休日。李鲜父亲去逝,母亲在外打工,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总认为没有父亲,家庭失去支撑,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李淑影坚持和李鲜谈心交心,谈人生、谈理想,教育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李鲜的生日到来,李淑影给她做了生日蛋糕,全家人一起和她过生日,共唱生日歌,充满了欢乐和幸福,使李鲜同学亲身感受到人间充满爱,增强了自强自立的信心。李淑影感慨地说,帮孩子要帮在心上,扶在志气上,这才是孩子成长的无穷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萧县关工委充分认识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自觉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