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写时代——访《锦绣宿州》创作者李艺隽
本报记者 周红颖
在高铁宿州东站贵宾厅,有一巨幅山水画——《锦绣宿州》,一幅大气磅礴的画作。创作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李艺隽先生。
画面气魄宏大,笔挟风雷;墨韵丰赡,华光四射,虽平方之间,却纵横天宇,融贯乾坤。
站在大厅,全角度仰视《锦绣宿州》,近景山势逶迤,云蒸霞蔚,虽是山水铺面,仍见作者胸中装载博大,揽万千气象,融宿州山河,自北向南,远处依次隐约:砀山梨园、萧县皇藏峪、埇桥五柳水库、前岭煤电、华电、新汴河大桥等几处风景氤氲其中。又何至于此,一种浓缩彰显了全貌,尺寸纸间揽辽阔幅员,此时,乃拨云见日,恢弘的气势勃然蓬发,呈现一派博大境界,意蕴生命大主题,抒写时代昂扬向上精神。
作者李艺隽,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创作《锦绣宿州》,酝酿构思半年之久,执笔研墨耗时两个多月。一幅镌刻宿州山水风貌,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作者该有怎样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锦绣宿州》的创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特色,我用山水画特有的绘画语言歌颂时代。”李艺隽认为,中国画家通过近千年对“笔墨”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笔墨”早已摆脱了作为构图元素和技法展示的表象,而是成为了哲学意象和精神象征的承载体。清代画家石涛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也就是绘画创作应该体现时代当下的精神和特色。在祖国60华诞,从优秀作品来看,从美术史发展来看,是时代性始终贯穿于山水画语言生成的自觉过程,山水画语言的演变则以体现时代性、反映时代审美和精神为基调,也就是说,山水画语言的生成是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契合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文人在闲暇时的消遣,而是应肩负起一种使命,应该有一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使命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像电厂、公路、煤矿等古人所没有触及的形象,可以将传统技法和当时精神风貌相结合,将山水画的体裁进一步延伸。《锦绣宿州》用最真挚的笔墨去歌颂新中国,讴歌这个时代。铸情于笔端,才能成就一些不朽的名作。
《锦绣宿州》充盈着对博大宏伟的追求。李艺隽认为,博大意蕴着中华民族伟大恢弘的气质。大气势,大胸怀,大抱负,以空间的广度和意蕴上的深度,体现时代精神的蓬勃旺盛。人物画观神,山水画观势。中国画构图历来就有造势、布势之说。所谓势,即态势、气势、氛围,艺术作品能以势逼人、感人、动人称的上为一幅佳作。他认为,山水画要造势,作为创作主体来说,要胸襟开阔,雄视千古,造势行气。对于造势笔墨运用,李艺隽认为,峰有俊俏之势,峦有圆浑之势,以山脊为骨架构成了态势的倾向性,从而形成了山的千姿百态的变化,以曲折蜿蜒来形成聚散连绵的变化。山水的造势笔墨,画面上要以宏伟的气势,高远的意境来体现。李艺隽认为,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就是这种正大沛然之气所铸就的美,这种美成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它与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相结合,从而产生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审美观。具有大气磅礴、气象宏大、刚健清新的审美特征。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需要能反映它风貌的精品力作,《锦绣宿州》正是不失为精品中的上乘之作,而且不管是庙堂之高还是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
新闻推荐
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面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始终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当前,随着社会主...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