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薪火相传文明追梦—宿州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回眸之一本报记者陈成光

拂晓报 2016-10-24 00:00 大字

悠悠古宿,八千年文明薪火相传。

小山口文化遗址的古老玉器和彩陶诉说着一个安徽省最早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衍生。

“比古还古”的古台寺到处散落的8000年前宿州先人自己烧制的土陶碎片见证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薪火相传,薪尽火传。《庄子.养生主》: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人类文明生生不息,文明的精髓在一代一代的人们中传承不息,历久弥新。站在“淮河文化大系”的源头小山口和古台寺遗址上,回望宿州大地,八千年的淮河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宿州人坚守着对文明的追求,高擎文明的火把从古代走向现代,从昨天走到今天,并将继续迈向未来!

殷商时期,盘踞于此的古攸国东联南控,后有攸侯王喜远赴中美洲创造了奥尔梅克文明,成为美洲文化的母体。

春秋时期,古宿为宋附国,《春秋》有载“(鲁)庄公十年,宋人迁宿”。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鲁国与宋国曾会盟于此。战国时期,宿地属楚,受楚文化影响深远。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为防御淮西叛藩的割据势力扩张及保护汴河的漕运,于汴水的咽喉埇桥置宿州。至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撤销宿州,但以后考虑到汴河交通线的安全,于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复置宿州于埇桥(今宿州市)。至此,宿州进入“地当要冲,舟车交会,帆樯如林,商旅云集”的繁华时期。 

古城宿州是一方人文荟萃的热土。这里“民务农桑,厚风俗,重学问”,一大批“峨冠博带”的“饱学之士”应运而生。如闵子骞、嵇康、刘伶等;这里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书画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培育了雕塑大师刘开渠,国画家梅雪峰、梅纯一、王子云、朱德群、卓然、吴燃、萧龙士,书法家李百忍,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杨在葆等。

古城宿州是钟毓灵秀的山川,凝聚成一个又一个古迹:涉故台、皇藏峪、虞姬墓、老海寺、古符离、流沟寺、宴嬉台等;这里有“徐南形胜”、“萧砀风情”、“宿州八景”、“砀山八景”、“泗滨浮磬”、“虹桥八景”、“萧县八景”,吸引了众多诗人,如李白、韩愈、白居易、皮日休、苏东坡等,留下不朽的篇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最高级五级资源3处,四级资源8处,自然景观33处,人文景观163处。

古城宿州是一片鲜血浸染的土地。这里有陈胜、吴广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声呐喊,留过刘邦、项羽推翻秦王朝的震天撼地的足迹,掩埋着彭雪枫四师健儿的忠魂,也刻印着刘邓大军纵横驰聘的辉煌战绩!

古城宿州文化底蕴十分丰富。乐石砚、钟馗画影响深远,书画、剪纸艺术别具风格。埇桥区马戏享誉全国,被命名为“全国马戏之乡”。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砀山被命名为“武术之乡”。泗州戏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奇石位列中国四大名石之首,清乾隆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磬石制作乐器演奏的“东方红”乐曲,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响彻宇宙。

千年历史千年辉煌。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斗转星移,转眼间到了1998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至此,宿州市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文明创建的新征程,开启了文明追梦的十八年。

从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宿州这样毫不掩饰对文明的热切追求。早在建市之初的几年间,长期作为农业地区的宿州,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市民文明意识淡薄,唯一一条像样的市内道路——汴河路上人车混行,就是在路口拉起麻绳也拦不住汹涌的人流。“拽也要把他拽下来!”时任宿州市委某领导带领文明创建督查组现场督查时发出这样惊人而又无奈的呐喊。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融服务室顺利开业。李松珀 司尧周鹏飞 摄

8月5日,萧县农商银行村级离行式自助银行暨助农金融服务室顺利开业。李松珀司尧周鹏飞摄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