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祚远学书悟道七论□路巨平

拂晓报 2015-11-27 21:38 大字

书法 张祚远作

书法家张祚远为宿州市萧县人。他自幼爱文喜书,工作后也笔耕不辍。近20年来,更是心无旁骛,潜心研习书法,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自拟了治学习书“十二字要领”,严格遵循,一以贯之。其十二字要领是:文化滋养,学术引领,岁月磨砺。他学养丰厚,诗词文赋,皆为里手;研习书法,更是悟道精深,并总结出了学书悟道之七论。

一是“读悟临习”的“四字要诀”论。所谓读,即是读传统文史、古今书论、历代法帖,并坚持读原著、读经典、系统读;所谓悟,即是在读中感悟书技、书风、书道、书神、书韵;所谓临,即临各种碑帖,各种字体、风格流派,以博采众长;所谓习,即是在临习中创作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周而复始,不断突破提升,从而形成自己的书风。

二是“养气运气”的书法二元论。他说养气者,则是书家的综合修养;运气者,是书家创作时的功能发挥。他说,书法,尤其是草书,一是书写内容要熟背,二是草书“符号”要熟记。这样,才能在书写过程中心无旁骛,使平素的“养气”与书写过程中的“运气”有机结合,整篇贯通,一气呵成,把握好线条粗细,墨色浓淡,块面分割,疏密有致,使书作大雪无痕,声色不露,玩味无穷。

三是草书要狂而有羁,循法守度的“草书符号”论。所谓“草书符号”,他认为不能背离《草诀要领》的规范。因为草书的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就是张祚远认为草书要终身临帖的基本原因。初学草书者一开始就要认真临帖,恪守法度。关于草书,古有“颠张狂素”的说法,甚至以为,狂草是人的情绪达到极度亢奋的产物,是一时的情感宣泄,可以放马由缰。但张祚远认为,看张旭、怀素的《古诗四帖》、《自序帖》、《千字文》,就知道他们书作尽管篇幅很长,却无一处漏错,这说明草书是有“符号”的。他们虽然写的是草书,但在创作过程中是理性的。怀素曾闭门谢客30年,留下“蕉叶半笔冢”的佳话,而《自序帖》曾写了数百遍。由此断言,狂草在书写过程中也是理性的,再狂也不能失去法度。

四是书法要以“文化为基,学养为本”的文化书法论。学问修养是书法的根基,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代诗文的风骨神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因子,构造出时代感强烈的文化力量和精神蕴藉;才能在作品中给人一种静水深流,风神率真,高雅清逸的艺术享受。

五是书法当有“形质美,性情美”的二美兼具论。前者是讲结体与线条的美;后者指把天性赋予情感之中的美。书家若禀赋聪敏,勤思善悟,用大彻澄明的心灵去体悟前人经典,不断追求,才能随缘放旷,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使其书法作品达到笔今貌古,清新雅丽,自然率真的高度,达到如染玉露,“古今混搭”,扣人心弦、令人过目不忘。

六是学书当以“一体为本,他体为养”的主攻兼他论。即主攻一体,兼蓄他体之长。他师法怀素,仅《自序帖》就临摹上百遍,兼写章草、魏楷、晋楷、隶书等,如《石门颂》、《十七帖》、《论经书诗》等。从他手中出来的作品,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将进酒》等大篇幅作品,都能熟背于心,一气呵成。

七是淡化功名利禄,表达感情的书法本质论。其实,艺术本该无功利,应是喜欢热爱的兴趣大到不能自已,才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激情,用足以感动自己的作品,去感动天地,与人共鸣。老一辈艺术家如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刘开渠、吴冠中、林散之等等,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是非功利的追求者,信奉者。

追溯祚远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知他1948年出生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家学渊源丰厚,其父张庆霓先生系私塾学底,半生从教,六七岁时就开始教他写毛笔字。书法是修心的艺术,我们链接到羲献、颜柳、苏黄,以至近代的弘一、于右任、邓石如等就不难看出,他们的书法承袭了多少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虽不能拿张祚远与圣贤比较,但他的学书七论,也是追求艺术的纯精神的表达。他的书法让我们愉快,感动,社会认可,这就是无法替代的功用。为此,诌《鹧鸪天  致张祚远先生》以作本文结束语。曰: 大椽挥动丹青诗,语穷难填珠玑词。搜肠凝思觅佳句,不恋风花雪月事。 写风骨,构妙思,汩汩清泉源头纸。书法精进翰墨唱,玉斧神笔倾情时。

新闻推荐

萧县交警多面宣传提升安全意识

入冬以来,萧县交警部门拓宽交通安全宣传思路,开展多面宣传和重点教育,有力提升了全县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巩固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   &nbs...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