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暑期充电“三插孔”□许艳丽

拂晓报 2015-08-17 21:45 大字

暑假期间,萧县许多青年教师采取自修自学、集中培训、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充电”。特约摄影李鹏

新的历史时期,终身学习应当是一名人民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暑期,没有了忙碌的教学生活,教师便有了休养生息的绝佳时机,有了充电与学习的广阔空间。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呢?我的暑假是这样安排的。

理论研修——与教育经典面对面

教师的发展要肯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教育是科学,科学有着亘古不变的规律,教育家的经典理论并不因时空的改变而黯然失色,相反,因为岁月的沉积,更显其智慧的光芒。诸如伟大教育家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论,正是当下新课改所提出的“以生为本”。一线教师研读古今中外杰出教育家的经典教育专著不仅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积淀自己的教育素养,而且更能够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提升自我的教育境界。与教育大师对话,与教育经典面对面,总会有着拨云见日之通透,有着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这应当成为教师充电必备的“插孔”。

案例研习——与名师课堂零距离

教育经典是对教师的宏观引领,而具体到课堂的细节,则需要实践操作的示范,学习名师教学案例就不失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开放性,给予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名师的教学课例一搜就是一大片,在小学语文学科,有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等老一辈名师的精彩课例,更有王崧舟、窦桂梅、管建刚等新生代教师的杰作。透过这些著名特级教师的经典课例,我们可以看到名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的设计,对学生的引导,对目标落实,对课堂的驾驭,从中所体现的教育共识、教育理念、教育技巧,总会令我们为之心动,而无形中也会融入我们自己的课堂教育,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名师的课例,不乏同课异构, 而对同一教材文本的不同处理,更值得我们反复玩味。

教材研读——与学期新课早接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暑期意味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同时,也将面临新学期的开始。提高介入新学期,研读新教材,以全新的状态,为新学期的教学作足准备,应当是一位负责任教师的应尽之义。提前研读教材,实质上也是一种广义的备课行为,这样的备课不需要将教学思路、教学流程,规规矩矩、工工整整地写在备课本上,但是,教师在研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点滴思索,点滴发现,总会让人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备课”过程,是轻松的、自觉的、主动的,因而“备课”的效果注定也是高效的。

新闻推荐

“警民联系卡”救了孤寡老人一条命

他是一名孤寡老人,因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在晚上起来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在地,在地上躺了几个小时,怎么也爬不起来。正当他绝望之时,猛然想起了当地派出所发给每家的“警民联系卡”...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