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增收为要萧县谱写扶贫开发新篇章

拂晓报 2015-05-21 17:10 大字

[摘要]产业为基 就业为本 生计为先 增收为要

本报讯  今年以来,萧县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增收为要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全县扶贫开发整体呈现出进展迅速、成效显著的良好发展态势。

联系对接大力推进。实行“五个一”对接工作责任制,谋划道路交通、光伏发电、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文化旅游、农田水利、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土地指标、金融债券、高科技产业园等15类7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67.5亿元。县四大班子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10多次到省人大常委会和省直部门联系对接,争取支持。3月31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了萧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座谈会,重点了解去年以来联系帮扶萧县有关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就深入推进帮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目前扶贫项目到位资金已达1.6亿元。

强化扶贫工作领导。该县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5年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通知》,专门成立了扶贫帮扶项目谋划对接指导小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指导小组、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指导小组、村级道路建设指导小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指导小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指导小组、产业扶贫工程建设指导小组、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小组8个指导小组,组长分别由一名副县长担任,明确目标任务,明确牵头单位,责任落实到部门。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扶贫工作实行“一月一报告”,加强各单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协调配合,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驻村干部座谈会,对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疏理,制定方案,认真整改。每月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每两个月对“五个一”重点工程的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探索量化考核评估模式,注重加强平时督查调度和日常管理,实行季度考核、半年考评、年终总考评。引导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在产业扶贫项目的设计、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引导贫困户自愿参与,切实提高扶贫效果。

整合扶贫开发资源。坚持以扶贫开发规划和项目开发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部门、行业和社会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扩张放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各级各部门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农业开发、安全饮水、乡村公路、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生态能源、危房改造、乡村旅游等各种涉农项目,先安排到贫困村实施。

产业扶贫扎实推进。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加大投资力度,科学设计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联动贫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市场”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今年来,投资172.5万元,支持专业合作组织项目8个。完善扶贫龙头企业管理机制,加强信贷扶贫项目申报管理,定期对扶贫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及扶贫带动情况进行考核,及时调整不合格企业,扶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帮助5家企业申报贷款4800万,贴息58万元。

“双包”行动强力实施。8家省直单位、23家市直单位、100多家县直单位与87个贫困村,帮扶单位干部职工与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全县87个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深入贫困家庭,了解其所思、所盼、所求,制订贫困村和贫困户的3年帮扶规划和1年帮扶计划。帮助困难家庭捐助学费,帮助患病群众求医问药,为群众传授技术、提供市场信息。截至5月初,共帮办各类实事1000多件,为贫困村帮办各类项目120多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00多万元。

(张良 杜强)

新闻推荐

萧县法院抓好结案均衡提升审判质效

为解决“前松后紧、年终突击结案”的问题,萧县法院以抓结案均衡度为切入点,切实提升审判质效,避免出现年底不收案和突击办案等现象,以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力求公正司法。&n...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