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拂晓报 2019-05-14 09:42 大字

走进泗县大庄镇曙光村,犹如进入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卷:村舍整洁,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种植在房前屋后的苗木迎风招展,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也点缀着村民的美好生活。

上世纪70年代,利用黄泛平原的优质土壤资源,泗县大庄镇曙光村一些思想解放的村民开始陆续“割麦种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上千亩连片梨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一年一度的小宋梨花节已成为该镇乡村旅游的重头戏,不少村民就从这梨树里尝到了甜头。

近日,记者来到村民宋敏家时,他正在打扫自家的院子。宋敏告诉记者:“每天门前屋后打扫一遍已经成了习惯。特别是发展乡村旅游以后,我们村现在的环境真是没的说,来过的人都夸好。”他说:“环境干净了,谁都不好意思再搞破坏、拖后腿了,咱可不能抹黑了美丽乡村的形象。”

一个个家庭的环境整洁,带来的是整个村子“颜值”的提升。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室内像皇宫,室外脏乱差。”这正是过去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现如今,随着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争当起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纷纷参与到清除沟、塘、草堆、杂物等的行动中来。

环境变美了,村庄变靓了,如何保持和提升成为村里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环境整治的决心,就没有曙光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个村也不会有这么大变样。但要维持人居环境整洁必须攻克老百姓的固化观念。”大庄镇人大主席曹志强坦言,农村很多柴草、秸秆、破旧的家具、闲置的农具,老百姓不舍得丢弃,卖了又不值钱,思想说服动员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留在本地的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一些力气活全指望一家一户自我清理,有一定的难度。

决心下了,就要下大力气干好。大庄镇结合实际情况,从改观念入手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机械和人力投入,建立日常管理维护机制,选聘保洁员,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通过短信、微信群、电话全天候无死角进行督查和巡查,实现环境卫生天天清理、道路专人管护。此外定期开展文明庭院的评选活动,引导鼓励村民整治自家院落。“环境改变人”。美好的环境带来村民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村民们慢慢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风民风家风悄然改变,村庄环境整治的成效已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

环境美,精神爽。村民宋炳来感慨道:“家在公园里,跳广场舞、下象棋的村民也多了起来,大家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健康。” 本报记者 马远征

新闻推荐

创新乡贤文化,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省政协委员武敏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农村社会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大格局中,“乡贤”善举和“乡贤文化”的弘扬...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