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产业扶贫根本 集结脱贫磅礴力量
泗县2017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专题推介会在合肥举行反季节黄瓜游客在泗县大庄镇佃庄猕猴桃扶贫产业基地采摘猕猴桃反季节西红柿泗县万亩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基地生猪养殖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入金融机构,强化贫困户与本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联姻”发展特色种养业泗县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山芋王
没有产业脱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泗县坚持市场导向寻找致富产业,贫困群众自主创业、企业带动贫困群众深度参与,选品种、育产业、强主体、拓市场、创品牌、建机制。
今年以来,泗县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村)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充分利用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动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目前,2017年15个预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182.66万元,其中,有9个村收入达到5-10万元,5个村达到10-20万元,1个村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
出台扶持政策推动特色种养业发展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泗县先后出台《泗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奖补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蔬菜、经果林发展促进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从财政奖补、产业发展资金、财政资金贴息、扶贫小额贷款、财政资金折股等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挥杠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参与农业生产发展,鼓励规模化经营,打造主导产业。2017年以来,泗县共发放4批产业扶贫到户资金1015.9766万元,5975户,其中发展种植业的贫困户为2807户,发放资金561.9734万元;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为3076户,发放资金为439.1932万元;发展林业贫困户为92户,发放资金为14.81万元。另外,本年度第五批产业奖补项目正在申报中。
另外,今年以来,全县共整合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到位资金1364万元。其中,省农委拨付该县贴息贷款资金500万元,用于泗城镇胡陈村、黄圩镇王宅村、丁湖镇向阳村、山头镇惠庙村、刘圩镇潼南村、墩集镇石龙岗村等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专项资金864万元,其中种养扶贫资金510万元用于长沟镇马王村、邵庄村、朱彭村、大路口乡石霸村、开发区大刘村、黄圩镇巩沟村;蔬菜、经果林发展资金354万元用于屏山镇枯河村、瓦坊乡陡张村、刘圩镇四山村等,发展大棚蔬菜项目。
为规范特色种养业扶贫村(户)达标认证程序,制定《泗县特色种养业扶贫村(户)达标认证程序》。县六纪办、农委、林业局、农机局、畜牧局、人社局等单位,深入全县各乡镇、村进行督查考评,促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扎实高效开展。
培育产业经营主体提高带动能力
创新“园区+”扶贫路径,推广“园区+基地”“园区+扶贫工厂”等先进模式,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村级扶贫工厂,吸纳贫困户创业、就业。加强基地建设,推广订单生产,通过保护价收购、资金入股、资源折资入股、托管服务、务工就业等各种带动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张文成是泗县屏山镇屏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了半辈子的农民,张文成现在有了个新身份——“股东”。去年张文成把自家的土地入股到泗县富民农业合作联合社,按年领取土地入股分红。同时,又在园区打工,每月拿着固定工资。今年年初,张文成又以劳务入股的形式承包了合作社里两个大棚,秋种莴笋,春种西瓜。入股后,张文成主要负责两个大棚的日常管理,包括通风换气、除草施肥等。收益方面,合作社按照“上不封顶、下有兜底”的原则,在大棚收益后,按照收益的40%兑现给他。若遇到市场行情等因素致收益较低时,合作社则按1000元的标准对他进行保底。张文成说:“现在,俺在大棚里干得更带劲了!”
调整金融扶贫方向创新增收方式
58岁的大庄镇东风村贫困户许科彦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不知道咋用钱生钱,所以俺一直不敢去银行办小额扶贫贷款。这下好了,从银行办的5万元贷款直接放到合作社入股,不用俺还一分利息,一年还能直接分到4000元的红利。”
为确保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泗县坚持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入金融机构,强化贫困户与本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联姻”,开启***政府与金融企业合作的新模式。采用“户贷企用”的模式,由乡镇(开发区)、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签订“四方协议”,贫困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投资入股,发展特色种养业,经营主体支付年收益率不低于6%的保底分红。截至目前,共发放特色种养业小额扶贫贷款9118万元。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
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才是长久之计。37岁的何启英是泗县黑塔镇韩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前年走了,现在俺和两个娃相依为命。两个娃都还小,大的上初一,小的上小学。像俺这样,不能出门打工挣钱。俺娘仨的花销全指着家里5亩地的收入,一年到头,连点肉俺都不舍得买。现在好了,村里办起了布鞋加工厂,县里又有老师免费教我们,让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照顾家庭、挣钱两不误。俺今后生活也有奔头了!”何启英高兴地说。现在,每天何启英都会聚集十几二十个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大家一起到村里的“扶贫工厂”上班。
泗县依托与高校共建的研发中心和产学研联盟,加大贫困村和贫困户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组织对65个贫困村逐村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包村联户,农委、畜牧局、农机局分别组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大队,采取“10+2”的办法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帮扶。同时全县包保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特色种养业扶贫政策与技术宣传,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共培训贫困户8694人次,培训新型经营主体1068人次。
探索“农校对接”带动贫困户创收
今年来,泗县农委加大“农校对接”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农产品供求模式,着力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创收。校企双方通过签订购销合同,一方面,减少中间采购流通环节,降低学校采购成本,让师生们吃得更放心更健康。另一方面,生产者可根据市场反馈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防止菜贱伤农,同时订单式的采购模式也达到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促进贫困户增收的目的。通过对接,有利于建立农产品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从田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泗县农委为推动产业扶贫的力度,首创“公司+基地+贫困户+高校”模式。实现慧佳农业循环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与合肥学院等高校8个食堂对接,建立合肥学院与泗县脱贫攻坚校农合作蔬菜供应基地。9月4日首批无公害蔬菜12000斤发往合肥高校食堂,品种丰富多样,有紫茄子、青皮冬瓜、红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等10余种,深受合作方欢迎。同时,为确保高校学子的食用安全,县农委在装车发货前再一次对所有蔬菜品种逐一抽样快检,经检验,所发蔬菜农残指标全部合格。
随着蔬菜丰产期的临近,泗县农委将继续扩大校农对接渠道,在原有合肥高校的基础上联系该县一中、二中、灵童等学校进行合作,同时为预防全县蔬菜批量上市出现滞销问题,县农委党组提前谋划、积极探索,通过县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信息发布,“蔬菜销售困难找农委”已成为蔬菜种植大户之间的销售“法宝”。
脱贫攻坚采取的各项政策举措只是手段,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
本版文字:马远征
本版图片:吴天元马远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泗县大庄镇患者余某在北京肿瘤医院出院时即时结报了新农合住院补偿款12297.69元,政策内报销比42.57%,这是该县通过国家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信息平台跨省就医即时结报的首位参保患者。根...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