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该怎么办? 专访宿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贺成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近30年来不断升高,已达12.8%,患病人数越来越多,高至1.298亿,平均11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得糖尿病。那么,得了糖尿病该如何治疗?宿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贺成表示,得了糖尿病不用害怕,应及时了解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注重预防与筛查,加强饮食和运动,及时诊断、积极干预、配合治疗,就能保持血糖的稳定,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记者: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张贺成:典型的糖尿病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而体重减少,其实首先应该是先有多尿,因为血糖高导致渗透性利尿,然后出现口干、多饮,最后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而出现多食、消瘦,所以“三多一少”是在长期高血糖之后才出现的症状。一些市民认为没有典型“三多一少”的症状就不是糖尿病,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另外一些市民认为自己能吃能喝没啥病,这也是不对的,应当定期去检查身体,尤其关注血糖的情况。
记者:糖尿病该如何诊断?
张贺成: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血糖定义为抽血所得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血糖仪测得):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或加上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或加上糖化血红蛋白≥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记者:2型和1型糖尿病之间有什么区别?
张贺成: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所有类型糖尿病的90%以上。它的特点是胰岛还保留一部分功能,还可以分泌一部分胰岛素,但是无法发挥正常的降血糖作用,这就好比部队的数量和战斗能力都下降,完成不了既定任务,所以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节采取措施,比如加大工作强度(促使胰岛素分泌)、提高个体战斗能力(提高敏感性)等等,目的是完成既定任务。而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岛细胞被破坏,胰岛基本不能分泌胰岛素,也就没有办法降血糖,所以需要体外注射胰岛素。
记者:哪些人需要筛查糖尿病?怎样筛查?
张贺成:其实,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我国2型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分三级:一级是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对于糖尿病的知晓度。二级是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开展筛查,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及时干预,同时在确诊的糖友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三级是在确诊的糖友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糖尿病前期”史;年龄≥40岁;体重指数≥24Kg/m2(体重/身高2)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缺乏体力活动者;“巨大儿分娩”史或“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史;“黑棘皮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心脑血管疾病”史;曾使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治疗精神病类药物等。
记者:糖友们该怎样控制饮食?
张贺成:首先,应当总量控制,对于轻体力活动的成人计算每日总热量:标准体重×30Kcal/Kg。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2.5。第二步进行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60%,脂肪约占25%,蛋白质约占15%。第三步进行细化调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升血糖速度慢的为主,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进餐应定时定量。同时,烹调食物的方式也要注意,同样的食材,加工得越精细、软烂、易于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越快,越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多数绿叶蔬菜、肉类、牛奶等可适当增加摄入。对于土豆、南瓜等淀粉含量较多的“蔬菜”应当按照主食对待,需要减少当餐主食摄入量。
记者:糖友们该如何合理运动?
张贺成:建议糖友们每周进行中等强度(微微出汗,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至少150分钟,最好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两次运动的间隔不超过2天。每周最好进行2-3次的阻抗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期间也可以穿插柔韧性训练、平衡性训练。
记者: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吗?
张贺成: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首先强调,缓解的概念是指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然可处于达标的状态或正常的状态。定义为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诊断标准;当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可以用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动态葡萄糖监测计算评估的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替代标准。
另外,糖友们即使成功获得缓解,也不意味糖尿病治愈,也不可以放开吃喝。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的增加及其它的代谢影响,可能导致糖尿病复发。所以糖友们对自己饮食、运动等的综合管理仍要持续。定时定期咨询专业医师是更好的选择。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琼
■专家名片:
张贺成,男,40岁,宿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安徽省糖尿病学会青年委员,宿州市质控中心副主任,宿州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曾在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从事内分泌与代谢领域近20年,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及痛风的诊治有着深厚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仓廪实,天下安”。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