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指标持续好于全省、保持皖北领先宿州市金融系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拂晓报 2021-01-14 10:23 大字

[摘要]多项指标持续好于全省、保持皖北领先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美好宿州‘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全市金融系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奋楫争先,全市金融业运行积极稳健,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凸显,金融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多项指标持续好于全省、保持皖北领先,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新动能”。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合作

金融体系建立“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牢固树立大开放意识,深入开展“招金引资”,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大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光大银行、合肥科技农商行、华泰财产保险、东吴人寿保险等一批金融机构接连入驻。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组织93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财务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46家、融资担保公司9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典当行7家,基本形成银行、证券、保险、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协调发展、结构合理、功能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金融活水践行“新”担当

全市金融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提高。2016-2019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3.1%,上缴税收年均增长13.2%,分别比GDP年均增速(8.9%)快4.2个和4.3个百分点;全市保险业年均收入79亿元,年均增长13%,上缴税收年均增长19%。2020年11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329.74亿元,是2015年末的2.88倍。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直接融资468.5亿元,首发上市在审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311家,其中“成长板”38家、“科创板”62家;共有各类基金30支,总规模215.44亿元,已投放122.76亿元,其中产业基金15支,已投放27.98亿元,2020年新设4支规模13.5亿元投资基金,有力支持了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和首位产业发展。

围绕群众需求产业升级

金融服务实现“新”提升

全市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截至2020年11月末,全市住户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215.5亿元,是2015年末(52.01亿元)的4.14倍,中长期贷款余额851.95亿元,是2015年末(224.94亿元)的3.79倍;制造业贷款余额130.4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3亿元,是“十三五”前四年新增额总和的2.9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81.95亿元,较年初增加157.77亿元,同比增长24.55%,是2015年末的3.2倍;涉农贷款余额1232.35亿元,较年初增加177.10亿元,同比增加15.03%,是2015年末的2.98倍;全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9.64亿元,惠及贫困户、边缘户9万余人,其中2018年通过创新“一自三合”扶贫信贷模式,走出了一条“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带贫减贫之路,相关做法在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和推广。

着力锻长板补短板

金融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实现了村级惠农金融服务室行政村全覆盖。创建“信息+信用+信贷+风控”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银企对接会,已有26家金融机构发布95个金融产品,为197家企业授信1.96亿元,发放贷款190笔1.5亿元。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护理观察典型案例”评选大赛成功举办

近日,市立医院护理部举办了2020年度“护理观察典型案例”评选大赛,以提升护理专业内涵,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培养和提高护理人员...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