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残疾预防工作“多点开花”

拂晓报 2021-01-13 11:16 大字

本报讯  残疾预防事关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埇桥区结合工作实际,优化机制,统筹资源,合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在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特色鲜明、群众点赞、影响广泛的工作品牌。

创新性制定“1+N”工作实施方案,助推政策执行到位。“1”是以区政府名义出台《埇桥区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N”是残联、卫健、教育、安监、公安、妇联等主要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1”拖“N”,构造职能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的残疾预防政策保障大体系,助推国家政策在埇桥区落地生根,贯彻执行到位。

超额完成产前筛查与诊断任务。建立三级防治网络,规范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将产前筛查项目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对群众给予免费检查。产前筛查率由2016年的23%提高到2019年的72%,2020年1—9月份为82%。51196名孕产妇接受产前筛查,建议产前诊断8597名,经确诊异常数413例,实际接受产前诊断6038名,远远高于产筛项目4400人的五年任务总数,超额完成产前筛查与诊断任务。

基本完成儿童残疾筛查与诊断,超额完成残疾评定任务。各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儿童残疾筛查与诊断工作。项目实施以来,接受初筛并建立健康档案儿童158637人,初筛预警呈阳性为1267人,接受诊断儿童882名。超额完成儿筛项目880人的五年任务总数,基本实现0-6岁儿童残疾筛查全覆盖。埇桥区采用三种方式免费为接受残疾评定的疑似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2016—2020年,共计为17036名自愿接受残疾评定的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远远高于残疾评定项目11200人的任务总数。

全面完成残疾报告制度和宣教活动。埇桥区在北关街道和桃沟乡开展残疾报告制度试点。试点乡镇、街道残联和卫健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筛查报告管理体制,明确残疾信息报送流程。已建立“筛查——转介——诊断——康复”链条式服务体系,试点成效显著。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残疾预防宣教活动,特别是和扶贫工作相结合,发动区、乡、村三级残疾人工作者,利用下乡扶贫、调查、核查的契机,带着残疾预防宣传资料,走村串户,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残疾预防意识。 (本报记者  刘晓琼)

新闻推荐

宿州应用技术学校开启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日,宿州应用技术学校《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一行5人,来到阿里巴巴迅犀(宿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